跳出赛事本身思考:大赛到底代表、传达什么 , 能改变什么 , 反映哪些问题 , 有何深远意义和价值?
文 | 竹里
近日 , 伴随着青春的激情与呐喊 , 首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广州落下帷幕 , 上海派出97名选手参加了全部86个比赛项目 。
尽管比赛项目的专业性、贴近性各有不同 , 却个个都源于生活、来自应用 。 既有数控车、飞机维修、移动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项目 , 也有电工、焊接、花艺、酒店接待、美容、美发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 。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1.8岁 , 最小的16岁 , 30岁以下的占90% 。 有人说 , 首届国赛 , 是世界技能大赛的练兵场;有人认为 , 这里是发现人才培养问题、提升教育水平的“诊断室”;还有人觉得 , 国赛更像是一份“样题” , 为技能人才培养树立风向标 。
跳出赛事本身思考:大赛到底代表、传达什么 , 能改变什么 , 反映哪些问题 , 有何深远意义和价值?12月24日 , 《新民周刊》采访人员采访了三位获奖选手 , 通过他们的奋斗故事和精神 , 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
00后小将孙岩:精细木工得学会用“巧劲儿”
在首届技能大赛赛场上 , 来自上海城市科技学校的作品 , 一个2D的窗户 , 线条流畅、造型工整 , 这个花了15个小时完工的作品 , 出人意料获得了裁判们的一致青睐 。 说是“出人意料” , 是因为精细木工并非上海传统的优势项目 。
这副作品的创作者正是18岁“小将”孙岩 , 别看小伙子比赛时手脚麻利 , 动手创造力强 , 但面对镜头时 , 他却有些腼腆 , 不善言辞 。 2017年 , 孙岩毕业后面临升学问题 , 经过熟识的老师推荐 , 他决定到上海城市科技学校学习一门实用的手艺 。 “专业是我自己感兴趣的 , 听说学校的建筑装饰专业很不错 。 ”
文章图片
孙岩不善言谈 , 但对木工执着热爱
孙岩选择了上海城市科技学校的建筑装饰专业 , 他告诉《新民周刊》 , 当时学校组织了许多社团 , 因为建筑结构与木工结构类似 , 特别是榫卯结构 , 不用一根钉子就能实现绿色建筑 , 这让他越发对精细木工这个社团颇为感兴趣 。 “去了之后 , 我从基础的训练、结构 , 锻炼自己的手工能力 , 没想到后来越来越进入状态了 。 ”
教练通常会根据组员的不同的图纸设计能力、图纸解读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架构等能力 , 将组员们分为几个梯队 , 定点突破训练 。 孙岩说 , 做精细木工 , 除了对作品的光滑程度、每个节点的缝隙判定等为标准之外 , 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对参赛选手的体力要求很高 。
比如 , 用到的机械设备 , 电锯是固定在桌子上的 , 需要选手将木材搬到电锯下面 , 这就要求选手手臂有力 , 平时也要注重身体锻炼 , 练练肌肉 。 而在电锯锯木材时 , 也要有技巧 , 学会用巧劲 , 才可能事半功倍 。 当一个作品完成时 , 往往由多个单个零件组成 , 孙岩遇到最大的作品达到两三米、重量两三百斤 。
孙岩说 , 这些能力的形成没有捷径可走 , 直接取决于平时训练的多少 。 而每次孙岩上木工训练课 , 都会准备二十多种刀具 , 这些刀具看似一样 , 实则不同 。 譬如 , 宽度不同 , 棱角不同 , 使用的位置与技巧也不同 。 开始时 , 因为他没有掌握技巧 , 细节上也不知道如何使劲 , 划伤自己也是常有的事儿 。 “教练的指导很细致 , 很多时候自己也要有悟性 , 慢慢摸索 , 不能急 。 ”
文章图片
在孙岩看来 , 锯木头要用巧劲儿
在进入木工社团后的两年多时间里 , 因为热爱 , 孙岩心里的那根弦从来没有松过 。 在准备比赛的几个月里 , 孙岩通常从早上8点 , 连续不断地练习到晚上9点 , 社团里原本十几个人 , 后来 , 只剩下几个 , 现在四个项目只剩下五个人 。 “有的觉得太累 , 坚持不了 。 还有的觉得竞争激烈 , 转到了别的专业 。 ”
孙岩的坚持与热爱似乎不同于其他同龄人 , 这也得益于教练沈雪云、蒋志发的教导 。 “他们会鼓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 一旦遇到训练瓶颈 , 会有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 。 ”孙岩自认为 , 自己在手工加工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 具体到用刀具修一个洞 , 如何将其修得平整、光滑 , 可能还不够 。 “就是练 , 练久了 , 就有手感了 。 这个手感就是我们所说的‘窍门’ 。 ”
孙岩说 ,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 , 很多人无法慢下来 , 而精细木工正是那个让你必须耐得下心 , 停得下脚步 , 看看生活一路风景的存在 。 而社交媒体上的“工匠”频频出圈 , 也让人们关注并喜爱这个行业 , 而参加技能大赛 , 正是中国青年走向广阔世界的一扇大门 。
车身修理李杰:误差不超过0.5毫米
相比精细木工 , 车身修理是上海的传统优势技能项目 。 在此前连续三届的世界技能大赛上 , 为国出战的上海选手斩获两金一银 , 最近两届更是取得“两连冠” 。 当然 , 在首届技能大赛上 , 这位叫做李杰的选手与此前世赛选手一样 , 均来自杨浦职业技术学校 。
作为世界冠军们的“同门师弟” , 李杰介绍 , 车身修理项目比赛内容包括车身测量和矫正、结构部件更换、非结构部件更换、塑料件修复等5个模块 。 简单地说 , 就是当车辆被撞坏后 , 需要修理师通过目测、检测等方式 , 准确诊断出损坏的部位 , 并进行修理 。 对于将车门等损坏凹陷部分进行平整修理的技术 , 在业内被称为钣金技术 。
文章图片
李杰正在进行车身修理
2016年 , 李杰进入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 为了学精、学细修理车身技术 , 他用了整整四年 , 几乎每年都要学习钣金技术 , 也包括用榔头平整车门等 。 尤其在赛前连续几个月的特训阶段 , 他每天6点半就要起床 , 7点半开始准时训练 , 几乎白天所有时间都在训练中度过 , 一直到晚上11点、12点 。
李杰教练从李杰学习修车开始 , 包括指导他找准平整损坏车门的位置 , 平整车门的流程等各种车身修理技术 。 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 , 李杰现已成为车身修理技师 。
“优秀的车身修理师用眼看、手摸就可以观察到细微误差 。 ”教练丁志鹏介绍 , 目前李杰可以观察到车门2毫米至3毫米的高低凹凸不平 , 用钣金技术可以将车门平整修理至误差0.5毫米以内 , 达到足以喷漆的水准 。
文章图片
为了让李杰修理车身技术足够熟练 , 教练在此次大赛前为李杰足足整理了近百个车辆撞坏案例 。 比如车门被撞坏后 , 用手按出现弹跳现象;车门出现大面积凹陷等 , 这近百个案例的同样内容制成了6本册子 , 让李杰来到广州后每天反复训练 , 以便在大赛时应对各种可能情况 。
目前在上海市场 , 高技能的钣金工依然非常紧缺 。 李杰透露 , 学校毕业生大多都被上汽等大型企业录用 。 “参加技能大赛也是一种技能学习、技术提升的引领 , 通过训练、参赛不断提升个人的技能水平 , 对以后的职业道路一定也是一种助力 。 ”
“网络大神”李铭:是学生 , 也是老师
在此次的技能大赛中 , 有一个获得金奖的专业信息网络布线 , 听名字有点“高深莫测” , 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来自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获奖选手李铭告诉《新民周刊》 , 信息网络分为很多层 , 他的任务是负责最底层的物理层 。 也就是肉眼看到的光缆、宽带、线缆的铺设 , 当然也有不可见的 , 比如无线 , 和基础的调试、施工及验收 。
李铭说 , 这次获奖 , 一个重要的原因 , 离不开培养他的沃土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而这还得从最早的渊源说起 , 2015年 , 李铭通过高考考入了这所学校 , 离开湖州老家 , 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 。 “我报考的是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 现在改为了学院 , 当时学校成立了一个通信工程学生工作室 , 老师会带着学生做一些模拟项目 , 甚至涉及真实的项目 , 完整走一遍 。 ”
文章图片
此前 , 李铭在中国职业技能大赛赛场上
当时 , 大学一年级的李铭初出茅庐 , 在工作室做一些运送材料等帮忙的工作 , 但他始终抱有一颗进取的心 , 抽空就会看看师姐师哥怎么做的 , 有什么技巧方法 , 他都会默默记下来 。 工作室有很多比赛 , 参赛选手也确定了 。 没想到 , 后面却出现了“突发状况” 。
“参赛选手因为个人原因 , 名额就空出来了 , 新的选手开始重新选拔 。 ”李铭说 , 当时项目的裁判长鼓励我去试试 , 没想到被意外选中 。 也是从这一次开始 , 李铭勤学苦练 , 连寒暑假的时间也不敢休息 , 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 2016年 ,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 , 李铭拿了第一名;后来 , 李铭代表上海参加全国选拔赛 , 又拿了全国第六 , 进入2016年通信技术精英班;2018年 , 李铭又在大赛中获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 。
“开始时 , 我的基础比较差 , 会很忐忑 , 但一次次的结果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 ”李铭告诉《新民周刊》 , 学校是他的“恩师” , 所谓师傅领进门 , 李铭的指导老师研究比赛有四年了 , 他会传授方法 , 总结经验 , 这对李铭帮助很大 。 比如在无线技术的调测上 , 如果挖掘机不小心挖断了 , 就需要我们戴上仪器检测 , 判断断在哪里 , 再去抢修 。
而即便这样一个小工程 , 背后却藏着扎实的基本功 , 也就是下一句“修行在个人” 。 比如说 , 网线上的水晶头制作 , 别看很小很简单 , 手工制作起来有十几种不同的做法 , 因为它里面有8根线 , 对应不同的用途 , 而不同的用途对应的颜色排列也不一样 。
文章图片
李铭说 , 接线是个技术活
再比如 , 我们平时看到的光纤 , 有很多层防护层 , 就单个光纤传输的直径只有9微米 , 9微米什么概念 , 一根头发的直径是100—200微米 。 李铭说 , 以前就用显微镜方法 , 然后手工接上去 , 现在可以先用设备把线预处理好 , 就是将光纤很多保护层一层层去掉 , 还不能伤到它 , 再放在机器里自动连接 。 但如果预处理不好 , 技术掌握不到位 , 很容易接不上 。
五年来 , 在校园氛围中 , 李铭养成了不断为自己充电的习惯 , 由于信息网络日新月异 , 每天都有新变化 , 比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颇高 , 李铭每天都会通过阅读增长见识 , 结合国内国外标准 , 参加校外实践等 , “只有不停的训练 , 跟上时代步伐 , 才不会被新事物抛弃” 。
2018年 , 李铭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 , 也拥有了另一个身份——留校当老师 。 一方面负责学校机房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 , 学校作为上海集训队基地 , 负责他们的日常与带教 。 他是一名学生 , 更是一位老师 , 尽管比赛获得了冠军 , 李铭也没有停下脚步 , 接下来的日子里 , 他将为抢夺明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做准备 。
文章图片
· 申音 | 万芾:安静是一种气质 · 禁赛8年裁决无效!孙杨“咸鱼翻身”?子弹还要再飞会儿…… · 又一国民主持人翻车 , 粉丝“爱的供养”到底肥了谁的腰包?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 , 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 , 违者必究!
文章图片
【误差|00后上海职业匠人们的苦与爱:锯木头要先练肌肉,修理误差不超过0.5毫米】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电子商务|员工抱怨亚马逊太冷酷:工伤后得不到赔偿 还不让休假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转向|时代落幕,佳能:1DX3 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