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技术|仿生手随心而动 肢残人士重“掌”人生

能拿鸡蛋、拧瓶盖、系鞋带 , 还能比个“666” 
仿生手随心而动 肢残人士重“掌”人生
“十三五”期间 , 我国通过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等 , 累计为1252.5万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 。 在诸多高科技辅具中 , 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肌电神经电信号 , 帮助佩戴者重获双手功能的智能仿生手 , 正为越来越多的肢残人士带去福音 。
握笔、沾墨、下笔一气呵成……12月8日 , 在浙江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内 , 有着4年智能仿生手佩戴经历的倪敏成向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展示书法 。 他介绍 , 自己可以用意念精准控制仿生手的每根手指 。 这对机械臂已经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
传统的功能性义肢需要通过物理按键或摇晃等方式 , 才可以实现简单的手势切换 。 近年来 , 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发展 , 在残障人士辅助器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十三五”期间 , 我国通过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等 , 累计为1252.5万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 , 2020年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超过80% 。 在诸多高科技辅具中 , 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肌电神经电信号 , 帮助佩戴者重获双手功能的智能仿生手 , 正为越来越多的肢残人士带去福音 。
用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对仿生手的控制
一只完整的手拥有27块骨头 , 由34块肌肉牵引完成动作 , 被48条神经控制……多年来 , 国内外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制出形状性能与人手一致的义肢 。 在上个世纪80年代 , 我国部分高校院所就开始着手相关工作 , 研制出了若干具有一定灵活度的多指仿生手 , 并积极尝试完善其功能 。
自1924年 , 德国医生贝格尔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记录到人脑脑电波活动现象 , 脑机结合研究的纪元就已开启 。 1999年 , 人类首次实验证明大脑皮层神经元群可以直接控制机械手臂 , 这一发现极大地促进了脑机接口技术用于义肢研发 。
人的动作意图由大脑发出 , 经由脊髓传递到外周神经 , 支配肌肉运动 。 这一过程中 , 肌肉内还伴随可观测的肌电信号 。 以往 , 国外肌电仿生手产品主要靠感应手臂两侧屈肌和伸肌肌电信号 , 映射至机械臂完成动作 , 对大脑行动想法的呈现和执行依然有限 。
“不妨将大脑发出动作指令到肢体动作完成的过程理解为拨电话 , 残肢则是被切断的电话线 , 信号汇集在那 , 只是暂时无法输出 。 ”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璧丞认为 , 智能仿生手的变革之处在于应用脑机接口技术 , 将“电话线”切断处的神经信号更精细化处理后再传递出去 。
据了解 , 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两大类 。 前者采用在脑部植入电极的方式 , 后者则是在头皮上涂抹导电膏、佩戴采集设备获取脑电信号 。 二者各有优劣 , 但后者接受度相对较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