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与科技共生 中国游戏社会价值又迈出一步( 二 )


在数字文保领域 , 通过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云冈研究院等文博机构展开探索 , 尝试通过数字化扫描和游戏引擎渲染的结合 , 为线上观展带来全新的体验 , 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 。 既能有效减少人流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 也可以实现永续的文物保存和展示 。
这些诸多案例指向游戏底层技术跨行业运用而产生的更多价值 , 畅想技术进步不断推动超级数字场景的实现 。
之前《在TGDC遇见游戏价值》一文中游戏价值论提到 , 过去几年中国游戏在价值的体现上尽管与海外相比依旧有一些差距 , 但这个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 在这些差距中 , 我们认为其实最难的不是技术或者说创新的结合方式 , 而是社会能否正视游戏这个媒介与载体的作用 。
其实这是一个双向的通道 , 只有游戏的价值释放的越来越多 , 关于游戏的舆论就会越来越正向 , 而舆论的环境对于游戏价值的发展又至关重要 。 今年科技共生论坛的出现 , 也是正式地广而告之 , 向外界传达游戏技术确实能够创造社会价值 , 且具备巨大的发掘探索空间 。
但技术的价值只是我们探索过程中呈现的一部分 , 游戏价值不止于此 。
多元化价值的体现
盛趣游戏副总裁谭雁峰在演讲中将现阶段游戏社会价值分为了文化传承、公共服务、教育应用、科技创新等主要方面 。
回顾游戏价值的探索之路 , 起初我们往往会集中功能游戏之上 , 通过例如腾讯《家国梦》、《普通话小镇》、《健康保卫战》、网易《第九所》等公益项目来切入;出海的发展、用户喜好和属性的变化 , 也促使了游戏内容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加大力度;行业规模和社会效应的扩大 , 游戏需要在承担未成年保护等更多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 。
事实上 , 游戏多元化价值除了与诸多行业合作的广泛前景 , 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存在多元和交融 。
【模拟|与科技共生 中国游戏社会价值又迈出一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 , 游戏内容、游戏化体验的设计思路、游戏底层技术是目前被运用创造游戏社会价值的三个主要能力 。
今年北京大学刘梦霏老师的一项社会实验在Discovery探索亚洲频道播出 , 游戏开发者、老师与阿拉善治沙人和当地小学生一同创作治沙游戏 , 以及探讨环境保护与沙漠治理的严肃话题 。
对寓教于乐深度理解 , 我们常说以游戏化思维来教育创新和工作管理 , 都是对游戏化体验的设计思路研究和运用 。
还有最近频繁亮相的数字人、虚拟仿真 , 则是通过技术介入前沿科学研究 。 盛趣游戏近几年依托自身的优势 , 尝试把游戏与其他领域应用相融合 。 比如在数字药物领域 , 通过游戏的数字技术与脑神经科学相结合可以破译和调节脑神经信号的传输 , 从而帮助精神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过去 , 医生对于这类疾病的判断更多基于经验 , 现在 , 可以通过游戏数据进行直观反馈 , 更好的帮助医生去做判断 , 并基于脑神经信号的反馈数据“对症下药” , 另一方面 , 这也将缓解精神类疾病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