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看待“90后博导”,还是多从学术角度
这两天 , “华中科技大学有位90后高颜值博导”的报道火了 , 当事人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玥 。
报道中提到 , 她自本科以来即开始发表学术成果 , 2018年晋升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 2019年成为博导 。 5年来 , 胡玥发表SCI论文60余篇 , 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21篇 。 报道中同时还提到 , 因为“青春活泼的面孔” , 她经常被误认成“师姐” 。
这一报道随后在网络上引发了争议 。 胡玥的一些宣传报道被逐字逐句地扫描 , 包括高考成绩、学术成果含金量、5年60篇SCI的超高产量 , 都被一一质疑 , 人们甚至对她的家庭背景也开始猜测 , 怀疑她有“高人指点” 。
客观来讲 , 5年发表60篇SCI论文 , 确实非常突出 , 但这一定构成问题吗?当然不是 。 学术成果 , 从来只看真假 , 不看数量 。 大众以“数量反常”来质疑学者 , 也只能做外围猜想与诛心之论 , 未必是学术范畴的 。
【大众|看待“90后博导”,还是多从学术角度】学术界当然会有天才 , 不必对那些超群之人动辄惊诧万分 。 如果只用“应当如此”来框束学者 , 那么学术界恐怕也会乏味 。 如果出现那些闪耀的学术明星 , 当然应给他们充分的空间 , 他们令人惊讶的成绩 , 也应当被正常看待 。
也该强调的是 , 学者的学术生命是很漫长的 , 尤其是随着学术信息大量上网 , 一位学者被审视的跨度与广度也拓展了 。 因此 , 关于胡玥的科研成绩是否过硬 , 不妨交由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判断 , 如果有问题 , 照章处理便是 。 舆论应当尊重专业的门槛 , 学术同行评议自然也会起到优胜劣汰的筛选作用 , 这种来自学术和专业的“挑剔”将会伴随一位学者的终身 。
一位来自专业领域的学者 , 却在大众视野里被百般审视 , 这种事件本身也值得思考 。 事实上 , 这位学者进入舆论视野 , 是通过将学术话语“降维”成通俗话语 , 进而到了可以被普通读者“评头论足”的层次 。
比如在宣传中 , 突出的是她的年轻貌美、前途无量 , 是她著作等身、论文高产 , 至于专业的学术评价 , 则语焉不详 , 读者很难理解论文的价值所在 。 那么就出现了悖论的一幕 , 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等被学术界诟病的问题 , 在对学者的宣传里反而又被拿了出来 , 而与学术完全无关的外貌也被重点强调 。 原因无他 , 只是这样易被大众理解 , 也容易有话题、有流量 。
正因为如此 , 这些学者免不了被大众用一种“外行视角”来审视 。 这种评判很多时候未必是专业的 , 对一位学者的科研认定也无关紧要 , 但是却可能衍生种种意外的争议 , 给当事人造成压力 , 也干扰专业的学术评价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