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描绘宇航员舱外作业图几乎与现实一样
文章图片
钱学森书中宇航飞船构想成真
文章图片
展览吸引众多观众 本报采访人员 孙中钦 通讯员 桂可欣 摄
今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10周年 , 钱学森图书馆也迎来开馆10周年 。 昨天 , “又见钱学森——钱学森110周年诞辰纪念展”开幕 , 110件展项向世人重新讲述人民科学家、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波澜壮阔的一生 。 其中 , 钱学森1994年关于“虚拟现实”的信件等过去从未公开展示过的珍贵馆藏首次在钱馆向公众展出 , 也更加呈现这位科学家卓越的前瞻眼光 。
近日 , “钱学森30年前曾给虚拟现实技术取名‘灵境’”登上热搜 。 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 , 钱学森了解到“Virtual Reality(现译为虚拟现实技术)”时 , 立刻想到将之应用于人机结合和人脑开发的层面上 , 并且给这项技术确定了一个“中国味特浓”的名字——“灵境” 。
钱馆学术部研究人员认为 , 钱学森主张中国开展人工智能研究 , 但他并不希望放弃人类的主导地位以及人类思维、智慧的进化空间 , 他强调“人机结合 , 以人为主” , 认为只有让人与机器结合成具有更高效率的“智能体系” , 才是未来人工智能唯一正确的发展方向 。
在钱学森的设想中 , “人机结合”的发展是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的 。 从人在电脑的辅助下学习、工作的“浅层次、合作性”结合 , 最终发展到“深层次、进化性”结合 。 而“灵境”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与计算机的“深度结合”在将来成为可能 , 因为它可以用来扩展人脑的感知 , 使人机结合达到全新的高度 。
电影《太空漫游2001》中经典的空间站造型 , 与钱学森在20世纪60年代初撰写的中国第一本高等院校航天专业基础教材《星际航行概论》中人造重力飞船的构想几乎完全相同 。 这是同名小说原著作者、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用作品致敬钱学森的细节之一 。 从运载火箭及星际飞船的设计、制造、飞行轨道 , 到星际航行的前景展望 , 这部教材系统介绍了星际航行技术的各个方面 , 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 ,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说明星际航行虽然技术复杂 , 但也一定是能实现的 。 书中提到的许多技术方法、趋势预测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 。 展览中展现书中一幅图描绘卫星轨道上宇航员舱外作业图 , 几乎与不久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 , 从天和核心舱出舱 , 用机械臂开展舱外操作的情景一模一样 。
推荐阅读
- 测评|【横评】5年前的老机型测评 苹果华为三星小米魅族一加现在卡吗
- 真容|3000年前法老木乃伊CT下露真容:卷发微匏,长得像父亲
- 最新消息|年终奖计税优惠政策将延续 年前年后到手或差上万元
- 父亲|CT扫描木乃伊 3千年前法老现真容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China|中国移动回A上市遭弃购超7亿 超两年前邮储银行纪录
- 视点·观察|初代iPhone推出10年前 这家公司就推出了“iPhone”
- 天文|史上最强望远镜有望观测135亿年前宇宙
- 技术|万恶的资本家已经在十年前的电影里植入广告了?
- 恒星|人类最大太空望远镜今日发射,探索136亿年前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