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3年前的钱学森回信中,有一份重要的嘱托( 二 )


不少科研人员因为看了这本书 , 听了郭光灿的课 , 而开始进入到量子光学领域 。
20世纪90年代 , 当量子信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国际学术界悄然萌芽时 , 郭光灿敏锐地意识到 , 量子信息领域将是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 一定会对国家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 尽管很多人反对 ,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 。 “当时没什么经费 , 很多人也不看好我们 , 但是我们就是相信这个领域一定会开花结果 , 哪怕碰了很多钉子 , 我们也要走下去 。 ”
2
钱学森回信鼓励
1998年 , 郭光灿开始组织“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香山科学会议 。 手续都办完了 , 有一个事情却犯了愁 。 按照惯例 , 每次香山会议都要找一位著名科学家主持 。 这位“著名科学家”去哪找?郭光灿想起了钱学森 。 在给钱学森的信里 , 他邀请钱学森来主持“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香山科学会议 。
没想到 , 很快 , 郭光灿就收到钱学森先生的回信 。
遗憾的是 , 由于已经87岁高龄 , “行动不便” , 钱先生“已不能参加任何会议” 。 对此 , 郭光灿有些歉疚 , “要是早知道钱老的身体情况 , 我也不会发出这样的邀请” 。
时隔二十多年 , 郭光灿向采访人员回忆信的细节时依然印象深刻 。 钱学森在信里说:“我很同意您说的应统一组织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 。 此事关系到国家大事 。 ”
3
在量子信息领域深耕细作
“这封信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 也让我思考出路 。 ”郭光灿说 。
1999年 , 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 , 郭光灿在中国科大成立了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 。 2001年 , 该实验室被中科院正式批准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 全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 成为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2001年 , 郭光灿申请到了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的第一个“973”项目 。 他把国内这个领域的主要队伍都拢了起来——十几家参与单位 , 五十多位骨干研究人员 。 这支队伍成为日后中国量子信息科研力量的一支重要班底 。
2003年 , 郭光灿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并荣获“何梁何利”奖 。
郭光灿带领着团队 , 在量子信息领域深耕细作 , 开拓创新 , 在量子计算、量子保密通信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 , 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

中国|23年前的钱学森回信中,有一份重要的嘱托
文章图片

时至今日 , 钱学森信中提及的、几代科学家心心念念的“国家大事”的脉络已经愈发清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