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小科技迷从“史前”穿越到“未来”

近10万号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 , 你见过吗?面对自然灾害 , 如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全球首个以公园城市为概念的展厅长啥样?……5日上午 , 历经一个月筹备、一周线上线下报名参与 , 由成都市科协与成都日报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支持的“院士开讲·蓉城科普‘探索号’”班列活动正式启程 。
从时间跨度上 , 由过去“穿越”到未来 , 从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原始陆生脊椎动物的两栖爬行动物 , 到超算中心等未来科技聚集地成都天府新区;从生物科学、自然科学、科学防灾减灾的“已知” , 到量子科技、未来科学场景的“未知”……一整天里 , “探索号”班列带领孩子们穿越在熟悉的城市里 , 再次认识、挖掘这座创新之城里的未知之问 , 打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和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厅等人气点位 , 用科学之眼 , 打开迈向未来的科学之门 , 感受未来公园城市的创新生活 。
第1站: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
走进10万号“标本库” 探索两栖爬行动物之谜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如何保护这些动物朋友?”……启动仪式后 , 小科技迷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 , 开启他们的科普探索之旅 。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是此次“探索号”班列的第一站 , 拥有两栖爬行动物标本近10万号 。 三位讲解员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为小朋友们讲解了两栖爬行动物的起源、特征、习性 , 分类、现状、生态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
科普馆二楼正中几只巨大的乌龟格外吸引眼球 , 其中的棱皮龟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和最早的爬行动物标本 。 “这么大的乌龟啊!”正在参观的小朋友们惊讶道 。 原来这是生活在海里的棱皮龟 , 它属于变温爬行动物 , 游泳迅速且能力极强 , 主食为水母 。 “作为不易被捕捉的海生动物 , 为什么棱皮龟现在成了濒危动物之一呢?”讲解员向小朋友们提出了问题 。 来自泡桐树小学西区二年级的同学回答道:“垃圾袋和水母很相似 , 棱皮龟误食了不能消化的垃圾袋 ,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环境 , 不要乱丢垃圾 。 ”
排队参观的小朋友中 , 有一位小姑娘抱着厚厚的《博物大百科》 , 她是成华小学四年级六班的王曦童 , “我专门把书带过来 , 想看看能不能在这里找到书里的那些动物 。 ”王曦童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从小就喜欢野生动物 , 这次最大的“任务”是找到书上没有的那些动物 。
学习野生动物知识 , 增强安全技能 。 在科普馆三楼 , 讲解人员详细介绍了如何初步区分毒蛇和无毒蛇以及在野外被毒蛇咬伤的自救方法 。 “咬痕间距较大 , 有明显两颗牙印的就很可能是毒蛇 , 因为毒液需要从毒牙中注射 。 ”
第2站: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
体验地震洪水泥石流 学习防灾预警知识
遇到地震如何自救?气象灾害中的雷电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气象灾害中暴雨预警信号是什么样的?……“探索号”班列抵达第二站——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 , 同样干货满满 。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的重建项目 , 运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 , 多角度、多方位宣传和普及自然灾害知识 。
遇到地震如何自救?讲解员谈到在第一波地震时 , 有将近30秒的黄金逃离时间 , 要利用好时间进行躲避 。 “真学到了不少知识 , 比看文字图片学习强多了 。 ”一位小朋友感叹道 。
场馆里还有泥石流模拟装置 , 通过泥石流模型演示灾害发生的过程 , 孩子们了解到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 还学习到遇险泥石流时的应对措施 。
在洪水灾害演示厅 , 讲解员利用模型讲解了洪水三要素 , 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历时 , 告诉小朋友们洪水侵袭时的自救方法 。 “这个活动非常好 , 指导意义很强 。 ”泡桐树小学西区二年级老师徐琴家表示 , 孩子们需要这样直观的教育 , 虽然平时学校有防灾演习 , 但是这种体验式活动很少 , 这类活动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 。
“原来暴雨预警信号有四级呀 。 ”参观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说道 。 在气象灾害展示区里 , 讲解员带领小朋友们认识暴雨预警信号 , “该信号分为四级 , 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标识 , 大家要记住哦 。 ”
第3站: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厅
看4D电影逛未来场景 感受公园城市美好生活
来到第三站 , “探索号”班列抵达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厅 , 带小朋友提前感受未来公园城市生活的美好 。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厅是全球首个以公园城市为概念的展厅 , 主体建筑以3万多块木头通过“拼积木”的形式拼接而成 , 室外景观则以“茂林修竹”的手法营造川西林盘 。 公园城市展厅总共分为三部分 , 序厅、总览厅和实践厅 。 在序厅 , 讲解员介绍了新时代公园城市的理念 , 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 , 以及多元城市理念的诞生 , 让小朋友有了更系统的认知 。
走进展厅 , 在4D电影屏幕上 , 媛媛一家人在天府新区工作、学习、生活的情景层层展开 。 “哇!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在这种场景里生活?”7岁的姚远望着媛媛一家人生活的场景告诉老师 , 原来公园城市里的生活这么美好 。
“田园生活、绿色发展、生态增值 , 这些都属于公园城市的指数哦 。 ”在实践厅 , 讲解员从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和现代治理五个领域 , 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孩子们介绍了公园城市的十五个指数 ,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参与公园城市的建设 , 共绘美好生活 。
“虽然今天的旅程已经结束 , 但对公园城市的认知开启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 ”徐琴家老师表示 , 希望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到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中 , 用已知探索未知 , 将来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中 。
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位在蓉院士寄语“探索号”启程
为今天的孩子们心中播种一颗科学的种子 , 假以时日 , 这枚种子或许就会在心中发芽 , 这种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 就会长成他们心中爱发现、爱创造的创新大树 。 昨日 , “院士开讲·蓉城科普‘探索号’”班列活动在中科院成都分院正式启程 。 启动仪式上 , 小科技迷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专门为本次活动寄语制作的“探索号”专属活动纪念封发布 , 他们用手写体的鼓励话语 , 激励孩子勇于发现 , 去创造、去探索未知 。 “广大中小学生要志存高远 , 努力学习 , 增长才干 , 为国家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敢为人先 , 持之以恒 , 追求卓越 , 顶天立地”……院士们的寄语通过一张张明信片传递给中小学生 , 院士们的科学精神同样在传递 。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 作为一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公开型、公益型科普活动 , 本次“探索号”科普班列首次收到三位在蓉院士“联袂”打Call , 院士们亲手书写寄语作为礼物 , 希望通过小小的卡片祝福青少年 , 将科学精神传递给祖国的“小科技人” 。 通过“院士开讲·蓉城科普‘探索号’”班列活动 , 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之门 , 这正是此次科普班列的目的所在 。
今日点位提前看》》》
■成都轨道集团轨道学院实训基地——
缩小版的OCC、全仿真的二号线车厢、自动化驾驶的九号线……不仅可以看到小型列车驶过微型模型沙盘上缩小版的站台 , 还能尝试控制地铁运行 。
■成都高新区长岛文创中心——
《王者荣耀》游戏的角色手办、纸雕的大熊猫图案等艺术、科技文创产品里藏着“文创+科技”融合发展的独家秘笈 , 未来这里还将诞生更多具有国际范、蜀都韵的IP 。
■光启智能头盔——
戴上酷似科幻电影的战“疫”黑科技智能头盔 , 就可以“扫描”正前方被检测人员信息和温度 。 疫情期间 , 这种智能头盔已经在成都人群聚集地 , 如春熙路、天府广场等正式投入使用 。
【公园|小科技迷从“史前”穿越到“未来”】李菲菲 蒲娇 杨静耕 本报采访人员 宋妍妍 曹凘源 吴怡霏 摄影 马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