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哲学家谈元宇宙|姜宇辉:数字仙境,人的尽头

【编者按】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Metaverse)元年 , “元宇宙”一词最早出自于美国科幻小说《雪崩》 , 在小说中 , 人类通过“avatar”(数字替身) , 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活 , 这个人造的空间就被称为元宇宙 。 在扎克伯格把脸书公司名改为“Meta”后 , 我们都在思索 , 人类的未来 , 难道真的是元宇宙和虚拟世界吗?澎湃新闻将在“哲学家谈元宇宙”系列中 , 邀请哲学家们畅谈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 一起探讨人与机器、人与虚拟世界等话题 。 本期对谈 , 澎湃新闻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 。

新闻|哲学家谈元宇宙|姜宇辉:数字仙境,人的尽头
文章图片

姜宇辉
从“元宇宙”话题在社交网络上兴起至今不到2个月 , 姜宇辉对这一概念的看法已从乐观转为审视 。 姜宇辉发问:“为何元宇宙如今几乎一边倒地呈现出美好和梦幻的形貌呢?是今天更为发达的技术克服了早期技术的弊病 , 进而带给我们更大的希望?还是正相反 , 今天的技术比以往任何的时候都更为邪恶 , 因为它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力和效力掩藏起自身的一切操控的痕迹 , 进而压制、扼杀着各种别样的可能?”
英国媒介理论家罗伊·阿斯科特曾说过“未来即当下” , 这句名言首次如此贴近了“当下”的现实 , 人们对于一个尚未到来的元宇宙世界 , 甚至连雏形还未初现的世界 , 却已经有了各式各样、几乎难以穷尽的描述 , 构想乃至“方案” , 堪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
姜宇辉在论文《元宇宙作为未来之“体验”——一个基于媒介考古学的批判性视角》中提出 , 今天围绕元宇宙展开各种话语纷纷陷入到两种迷执之中:一是连续性迷执 , 即从根本上将元宇宙视作VR技术的延续、拓展和增强 。 二是游戏化迷执 , 即将电子游戏视作元宇宙的自明前提乃至默认形式 。 姜宇辉提出 , 针对连续性迷执 , 可以不再将元宇宙视作从当下向未来所进行的投射和筹划 , 而更是将其视作充满否定和断裂的有限性体验 。 针对游戏化迷执 , 我们应当重新挖掘出互动性和沉浸性这两股古老力量之间的对峙冲突 , 进而不再将游戏视作起点和前提 , 而是真正令其成为元宇宙内部的张力及其所面临的紧迫难题 。
对于可能指向灾难的元宇宙未来 , 姜宇辉认为 , 思考可能是未来的人类自控的最后希望 。 “人类真正应该想的是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想不了?当我们的肉体、精神、情感可能都被算法化之后 , 是不是有一种思考的可能性去进行不一样的思考 , 用自我的一种循环 , 思考可以思考自己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循环 。 ”
澎湃新闻:是什么促使了你对“元宇宙未来”看法发生了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