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 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
3天后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深海视频着陆器“沧海”号及“凌云”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联合作业 , 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洋底高清视频信号的直播和传输 。
在“奋斗者”创造深海新记录的背后 , 离不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贡献 。
文章图片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入水时的场景
“太激动了!因为这是全球首次 。 是因为我们参与其中 , 然后我们书写了历史 , 让中国人在这方面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 ”
12月1日 , 采访人员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见到了刚刚返回西安的李鹏 。 提起半个月前“奋斗者”号的壮举 , 李鹏依然非常兴奋 。
文章图片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光子网络技术研究室 助理研究员 李鹏
在“奋斗者”号马里亚纳海沟科考任务中 ,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全海深超高清摄像机、3D摄像机、全海深小型高清相机、全海深对接通信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工作正常、性能稳定 。 万米深海作业 , 对设备性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
文章图片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海洋光学技术研究室 主任 吴国俊:“每增加十米的深度 , 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大气压 。 一万米的水深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千个大气压 。 这种压力就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站了一个大象 。 ”
文章图片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海洋光学技术研究室科研团队(左二为吴国俊)
设备的外壳还好说 , 科研人员使用了稳固的钛合金材料 , 比较难的是“窗口” , 必须使用透明材料 。 经过千挑万选和反复试验 , 科研人员最终找到了一种透明度高、承压能力强的“特殊玻璃” , 优化出了密封结构 , 解决了这一难题 。
文章图片
全海深超高清摄像机(镜头外部是透明度高、承压能力强的“窗口”)
万米深海同样影响着相机的成像效果 , 比如图像的清晰度、色差等等 。
吴国俊:“成像效果就像雾霾天 , 一种严重的雾霾天 。 我们怎么样在这种雾霾天里边能够拍摄出这种高质量的画质 , 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难点 。 ”
西安光机所海洋光学技术研究室从万米深海的水体自身光学特点出发开展研究 , 使相机具备了矫正色差、图像增强的能力 , 图像分辨率达到了4K 。
文章图片
“沧海”号拍摄的“奋斗者”号
西安光机所的另一个科研团队光子网络技术研究室则负责了图像传输的任务 。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光子网络技术研究室 副主任 汪伟:“我们团队主要是研制了奋斗者号和沧海号之间的对接通讯设备 。 这些通讯设备使我们之间 , 之前只能听到声音 , 现在不仅能听到声音 , 还可以看到清晰的画面 。 ”
文章图片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子网络技术研究室 副主任 汪伟
11月13日 ,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沧海”号无人深海着陆器以及“沧海”号内置的小型移动平台“凌云”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 , 并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洋底高清视频信号的直播和传输 。
西安光机所光子网络技术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鹏就在海底万米以上的探索二号保障船的总控室 , 保障和见证了这次直播的开始 。
“第一个镜头就是我看到三个潜航员了 。 他们在笑 , 他们在说我也看到你们了 , 我也看到你们了!然后大家就很激动 , 很多人过来就拥抱 , 我也看到了很多科学家 , 他们都饱含泪水 。 ”
文章图片
“奋斗者”号深潜直播画面
这泪水 , 是中国几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 凝结着一百多位出海壮士的艰难付出 。 在前往马里亚纳海沟的途中 , 科考船队在海上先后经历了四次台风天气 , 波涛汹涌的大海一再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 。 李鹏笑着说 , 路上的艰辛 , 使得海试的成功更有价值 。
李鹏:“回来的时候大家都说 , 载人潜水器是奋斗者号 , 我们都是一群奋斗者 , 然后我们回来喊的口号也是:奋斗者回来了!”
文章图片
李鹏(右二)随“奋斗者”号返回海南三亚
监制:康乐群
责编:吴 伟
采访人员:王 剑
编辑:拓紫云
【深海|万米海深,奋斗者留证!】听陕西︱在这里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IT|安九高铁正式开通:时速350公里、京港台通道商丘至深圳段贯通
- 团队|深信院41项科研项目亮相高交会 11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 智能汽车|瞄准2022的靶心 智能汽车还要深挖潜力
- 挖矿|深信服2021年度安全技术盘点,解决了用户哪些需求呢?
- 人物|最有深度的8个公众号,你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