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十三五”气象预报实现预期目标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11月30日 , 采访人员从中国气象局获悉 , “十三五”期间 , 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的全国气象预报业务格局构建完成 , 为气象防灾减灾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 经第三方评估 , “十三五”期间气象预报各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 , 预期目标已经实现 。
五年来 , 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 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 , 与“十二五”期间相比 , 常规要素短期预报准确率平均提升2.28% , 气温和降水月预测评分提高2分 , 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3.5% 。 2020年 , 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9% , 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 , 创历史新高;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减小到65公里 , 为历史最好成绩 , 稳居国际先进行列;提前6个月的ENSO预测技巧达到0.8 , MJO预测技巧超过20天 , 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
中国气象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 。 全国2474个县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完成 , 多尺度流域面雨量估测预报业务精细到4254个中小流域 ,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实现逐小时更新 。 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政府审批 , 1700余项城市规划、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完成气候可行性论证 , 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预报一体化平台建成 , 网格化环境气象影响评价业务建立 , PM2.5、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时效提高到15天 。 天气预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43个城市 , 面向1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气象卫星资料 。
预报能力的提升 , 源自技术的进步 。 这五年 , 完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基本形成 , 集约高效的实况业务体系基本建立 , 无缝隙气象预报业务体系趋于成熟 。 如今 , 我国GRAPES全球模式分辨率达25公里 , 区域模式分辨率达3公里;全球气候模式分辨率达到45公里 , 区域气候模式分辨率达到10公里至30公里 。 集约高效的实况业务体系基本建立 , 并在预报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 智能网格预报正式业务运行 , 30天内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5公里 , 24小时预报时间分辨率精细到1小时 , 中国成为实现数字化网格预报的少数国家;气候预测业务完成以模式为基础、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客观化转变 。
在技术进步的同时 , 气象预报作业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 继经验预报、传统预报之后 , 气象预报进入智能预报时代 。 站点预报向网格预报业务迭代 , 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形成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预报中得以有效应用 。 技术进步还将预报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 从“勤耕作”向“重技术”转变 , 从“辛苦型”向“效率型”转变 。
五年来 , 气象预报领域创新引领发展理念不断深化 , 研究型业务建设推动科研业务融合发展 , 引领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 预报员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 在建立稳定有序人才梯队的同时 , 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 。 (作者:刘钊谷星月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业务|“十三五”气象预报实现预期目标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