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12月1日电 (采访人员 王金海)一张比例尺稍小一点的地图上 , 要找到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 可是 , 通过对卫星遥感信息进行分析却可精准“捕捉”到这里的着火点——这就是近期山东科技大学一个科研团队在做的事情 。
文章图片
孙林团队监测到着火点后使用无人机核查 。受访者供图
一个普通下午 , 山东省春秋季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系统利用卫星监测到滨州市滨城区有一处秸秆焚烧疑似火点 , 监测员张文华立即发送火点快报 , 信息详情几分钟上报至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 提前消除了安全隐患 。
类似的场景在山东科技大学不胜枚举:利用卫星数据研发监测系统守护绿色青山、在疫苗运输车上安装山科大科研团队研发的微纳传感器监控车辆行程、生产智能采矿机器设备服务各大矿山企业、智能传感器网络工程实验室团队研发芯片用于医疗诊断……在山东科技大学 , 一项项科研成果越来越接地气 , 服务着人们的生活 。
“定量遥感 , 就是研究图像信息 , 普通人看来可能就是一张灰色或者彩色的图片 , 但在我们眼里 , 就可能代表一个个着火点、一片片污染源 。 ”测绘学院孙林对采访人员介绍道 。 如何将所学专业应用到生活中去 , 将高大上的卫星遥感实现“接地气”的科技成果转化 , 这是摆在孙林团队面前的课题 。
文章图片
测绘学院孙林孙林指导团队分析数据 受访者供图
【团队|山东科技大学——科技转化实现蝶变新生】一名研究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浩瀚的太空中 , 有很多人造的“眼睛”正无时无刻地注视着地球和人类活动 。 它们“察颜观色” , 见证地球的“喜怒哀乐” , 那就是遥感卫星 。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所做的工作 , 就是把这些遥感卫星观察地球的数据下载下来 , 进行复杂的建模、分析 , 经过反复的科学实验 , 找出其中的规律 , 这才算迈出从遥感到应用的第一步 。
一份卫星数据 , 通过建模分析 , 需要判断出哪些地方在烧荒、哪里的湖泊被污染 。 这其中有没有误判?准确率高不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 , 模型计算经常会导致结果严重偏差 , 这样的误差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法完成实际应用 , 孙林表示:“减小误差、提高预判精准度是定量遥感实现应用的关键门槛 。 ”孙林及其团队不断摸索、反复试验 。
最终 , 孙林及其团队打造了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范围内高时效性、高精度的“天空地”一体化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系统 , 成功实现山东全省范围内秸秆焚烧火点监测 。
从一开始建模不成熟到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系统 , 从开始监测不准确到逐步提高准确度 , 最终 , 市场对经过磨练和检验的科研团队成果敞开了大门:承接国家气象局项目 , 用科技为“风雨雷电”把脉画像;承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项目 , 用卫星数据守护绿水青山;承接青岛市即墨区、黄岛区水文局项目 , 用技术服务家乡一方水土……
在山东科技大学 , 所有的科研成果研发过程几乎都是相似的 。
一代代科大人 , 依托学校高水平科研平台 , 围绕国家、区域和行业需求 , 与企业进行了科技成果和科技需求对接 , 不断以创新转型激发优势领域的内生研究动力 , 利用优势学科的科研力量 , 通过艰苦奋斗、不懈追求 , 让研究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 。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 , 学校做了一系列工作 。 据介绍 , 目前 , 以新能源、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已成为山东科技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 。 学校组建能源学部、人工智能学部等 , 协调多学科联合开展战略性、综合性问题研究;成立阿里云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 , 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 这些平台已成为产学研项目“蝶变”的场所 。
“天地转 , 光阴迫;一万年太久 , 只争朝夕 。 ”山东科技大学校园里的这句标语成了很多教工的心里话 , 正如一位教师所说:“在紧张忙碌的时光里 , 科大人真切感受到了党性的高度、思想的锐度、改革的力度、工作的强度、发展的速度、民生的温度 。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