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真相可虚拟,网暴再升级

网络暴力正在迭代升级 。
传统赤裸裸、“血淋淋”的正面攻击仍无孔不入;给图片视频移花接木的“高科技打法”、写小作文爆料的文艺打法、用话题引流的人海战术 , 升级成为网络暴力的常见套路;更成规模、更大投入的战法则是依靠营销号、KOL和大V , 一条龙煽动吃瓜群众情绪 , 通过买卖各种热搜榜单、推荐、关注等伪造“虚拟真相” , 让吃瓜群众只能看到或听到经过筛选放大的声音言论 , 以此卷入不明情况的路人 , 达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目的 。
1
网暴“72变”掩埋真相
网络暴力2.0时代已来临 。 单纯的言语谩骂已显低级 , 网络暴力可以72变 , 通过视觉暴力、编造故事、捆绑话题等手段 , 不断稀释真相、挑逗情绪、制造戾气 。

明星|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真相可虚拟,网暴再升级
文章图片

——“水”出来的视觉暴力:抵制帖楼一人起 。
某明星的微博评论区 , 一片片纯黑色的头像在跟帖留言 , 场面甚是吓人 。 有的ID将头像背景换成“抵制xx”“xx滚出去”等标语 , 带着极端头像有组织地大规模发帖留言 。 还有的ID“暴力”得更彻底 , 连昵称都改成了“xx死了”“xx成团天理难容”等谩骂 。
如果说这只是常规操作的话 , 更不为人知的是 , 这一系列的ID账号背后可能只是一个“活人”操控 , 或者只是隶属某个公关公司的水军账号 。 在某网络平台 , 经常可以看到某个几百上千层的帖里只有几个主力账号互相回复 , 而通过“技术大神”分析后 , 这几个主力账号居然还共用一部手机 。
——PS大法:有图无真相 , 视频随意接 。
有博主发布某明星参加访谈节目的视频截图 , 只见该明星一脸遗憾地说:“我这辈子除了幸福 , 什么都有 。 ”截图槽点全满 , 网友评判无一不是明星卖惨 。 然而骂过几轮后发现 , 这句话只是该明星复述法国演员阿兰·德龙的名言 。 有图未必有真相 , 截图不讲谈话背景、没有上下文语境 , 截取孤零零一句话 , 这种制造热点乃至网暴的手段屡试不爽 。
——妙笔生花装业内:你的故事我最懂 。
真情实感的网络小作文 , 讲述行业内幕、曝光明星隐私 , 编故事的人能讲出很多主人公都不知道内幕秘闻 , 很多都是捏造猛料、骗人上钩 。 小作文开头“舆论热议”制造热点假象 , 中间“小编了解”编造爆料信息 , 结尾“你怎么看”引导大家快来撕一撕 。 有的指名道姓 , 集中火力“开扒”;有的则用A演员、B导演指代 , 打出散弹任凭网友对号入座 。
——话题捆绑无底线:蹭你流量要你背锅 。
在微博上搜索“滚出” , 既有“xx快递滚出快递界” , 也有“xx滚出娱乐圈”“xx滚出CBA” 。 不明真相的网友看到这些自动关联的话题 , 往往信以为真 , 殊不知已经被恶意引流 。
带无关话题炒作 , 可以蹭热度吸粉 , 也可以甩锅抹黑 。 最近某款热门游戏上线 , 游戏的话题中总出现毫不相关的电视剧话题 , 搭着流量的顺风车可以更好宣传 。 某个明星出现负面新闻 , 赶快把相关话题和其他明星“捆绑” , 把矛盾转移出去 。 话题层出不穷 , 网友看得晕晕乎乎 , 已分不清是真的还是被安排的 。
2
唯一的真相是“没有白吃的瓜”
【明星|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真相可虚拟,网暴再升级】“吃瓜少女”小雯喜欢在网上追各种娱乐新闻 , 今天这个爆料、明天那个揭秘 , 小雯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 , 也有了自己的判断——某个明星很努力 , 某个明星爱耍大牌 。 然而过了几天 , 小雯却高呼“三观都碎了” 。 她在另外一些“独家新闻”中看到 , 努力的明星是故意作秀 , 耍大牌的却成了真性情 。
“到底什么是真 , 什么是假?”小雯发出了灵魂一问 。
在网上分不出新闻真假的 , 不只娱乐圈的粉丝们 。 疫情期间 , 网上出现大量关于海外华人超市受排挤的新闻 , 超市位于美国、欧洲、东南亚 , 老板是张先生、赵女士、王婆婆 , 但是受排挤情形却一模一样 。 有细心网友发现 , 这些新闻虽然是不同的公众号发表的 , 但背后的运营公司却是同一家 。
网上的这些“新闻” , 看的人付出真情实感 , 写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 一位自媒体运营者说:“一段时间内一个新闻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 从不同角度指向同一个对象 , 背后常有看不见的手在推动 。 ”
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网络大V、自媒体、营销号以及社交平台 , 大家分工明确 , 有的负责发文、有的负责带热度、有的负责引流 。 哪管这新闻是真是假、是否会给无辜人士造成伤害 , 只要戳中了网友的痛点、泪点、槽点 , 就能引爆一波热点 , 而“看不见的手”早已攥满分红 。
一些营销号的每一条微博都明码标价 。 网上流传着营销号的报价表 , 一个粉丝数超过3000万的营销号 , 转发一条微博可收入3万余元、直发一条微博可收入4万余元 。 只要价钱给到位 , 营销号今天说黑 , 明天就能说白 , 分不清真假的新闻就这样在网上乱飘 。
一条条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的内容 , 经过无数营销号的转发 , 最终三人成虎 。 路人在吃瓜的同时 , 也不知不觉吃下了营销号投喂的“洗脑包” , 一会儿共同追捧某人或某产品 , 一会儿又一致反感另外的人和事 , 达到营销号想要的宣传或打压的目的 。
3
流量吸金、真相稀缺、网暴升级
截图说话、写小作文、捆绑话题……网络平台攫取情绪毒流量、营销号黑公关利用技术手段制造的各类“洗脑包” , 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 更是剥夺了广大网友获取真相的权利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徐敬宏说 , 在流量“吸睛”压力下 , 网络上常出现情绪化、低门槛表达 。 真不真实已不重要 , 热不热闹才重要 。 面对海量的信息 , 网友很难辨别各种信息的真假 , 也不再关注事实真相 , 他们被观点、看法甚至情绪所左右 , 出现真相让位于情感的情况 。 较之情感 , 事实早已退居其次 。
个性化推送也在无形中加剧了对真相的遮蔽 。 大数据算法推送网友感兴趣的内容 , 网友的信息视野被局限于一小片信息圈中 。 这片信息圈中的网络大V、自媒体、营销号可能早已联手遮住了网友倾听其他声音的耳朵 。 缺少多元思想的碰撞 , 网友受困于自己的信息茧房中 , 只会导致对真相的判断能力下降 。
虽说真相迟早会来到 , 但是迟到的真相无法弥补被网暴者受到的伤害 。 网上很多虚假信息虽然能得到澄清 , 但澄清常有滞后性 , 此时网友的关注点已经转移 , 根本没有获取到澄清后的真实信息 。 而这个时间差 , 已经足够使散布假新闻的“幕后黑手”获得想要的利益 。
↓↓↓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22期
编辑:李力
责编:秦黛新
校对: 杨建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