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戴头盔看房”背后的无奈

近日 , 一段“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 其中还加上了字幕“为保护个人信息 , 戴着头盔去看房” 。 不得不说这一现象真是魔幻又真实 , 如果在网上以“买房”搭配“头盔”“墨镜”等词汇进行搜索 , 类似的新闻事件时有发生 。
房企之所以开始进入“看脸”模式 , 主要与其“分销模式”有关 。 说白了就是借助人脸识别 , 帮房企判断购房者是“自然到访客户”还是“渠道客户” , 避免房企销售人员和中介扯皮 , 以确定促销佣金如何发放 。 更有甚者 , 一旦购房者因为人脸识别系统被判定为“自然到访客户” , 就不能享受到渠道优惠 , 也难怪购买者要戴着头盔来看房子了 。
在房企看来 , 人脸识别好处多多 , 但消费者的权益却难以保障 。 同一套房屋 , 如果是从不同渠道购入 , 差价可能是几万元到十几万元 , 消费者的知情权何以保障;更严重的是 , “戴头盔看房”的背后是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现实映射 。
指纹、人脸等个人信息数据的重要性无须过多赘述 , 一旦被滥用、泄露危害极大 。 对于这些个人信息的安全 , 已有不少法律法规作出了相关规定 。 民法典规定 ,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 不得过度处理 。 但这类原则性的规定却很难真正管辖到滥用人脸数据的企业 。
再比如 ,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要求 , 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 , 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 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 , 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 但现实却是 , 个人始终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 难以真正把个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 就拿买房的客户来说 , 要拒绝人脸识别 , 要么不买房 , 要么只能戴头盔、墨镜 , 绝大多数的购房者往往只能被动地选择了后者 。
无规矩不成方圆 , 要让消费者安心地摘下头盔 , 必须进一步细化个人信息采集的主体及其责任 , 明确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外 , 社会企业采集、运用的具体范围 。 比如 , 哪些情况必须刷脸 , 哪些情况可以但没必要 , 哪些情况绝对不能刷脸 。 此外 , 政府有关部门也要为消费者撑腰壮胆 , 对滥用、非法使用人脸识别的企业进行严肃治理 , 让他们有所畏惧 。
【信息安全|“戴头盔看房”背后的无奈】(刘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