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 , 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升空 , 使我国的太阳物理研究进入了空间观测的新时代 。
在不受大气层遮挡的太空中观测太阳 , 既能获得丰富的科学产出 , 又有空间天气监测预报的现实需求 。 国际上的太阳空间探测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迎来一个高潮 , 在过去的几年中又有长足的发展 。 迄今为止 , 大部分探测任务都由美国开展或主导 , 欧洲各国也是重要的参与方 。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 , 日本通过Hinotori、Yohkoh、Hinode三个太阳探测卫星任务的开展 , 在太阳的空间探测特别是X射线波段的探测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
本文图片
(厂房中的羲和号卫星)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 我国就曾经提出过“天文卫星1号”太阳探测卫星计划 , 并进行了预研工作 , 并不晚于日本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天文卫星1号“和后续的其他太阳探测计划均未能实施 。 羲和号的上天和后续实施的其他任务 , 有望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得到填补 , 获得原创性的科学发现 。
文 | 李会超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旗下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 , 原为首发于2021年11月02日 , _原题_为《羲和号牛刀小试 , 我们为何要在太空看太阳?》 , 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
1
为何要在太空看太阳
本文图片
(美国"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在不同波段拍摄的太阳图像的拼接图 。 由于大气层的遮挡 , 这些波段大部分都无法在地面上开展观测 。 )
由于其他恒星与我们的距离过于遥远 , 太阳是唯一一颗可以进行高分辨率观测的恒星 ,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太阳建立对恒星表面和大气中各类现象的认识 , 把相关的规律推广到天文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中 。 例如 , 在探讨行星的宜居性时 , 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行星围绕公转的恒星是否会爆发过于强烈的耀斑 。 通过对太阳耀斑的研究 , 我们已经知道耀斑爆发时对于生物体有害的电磁辐射量会发生剧增 , 而如果其他恒星上的耀斑频繁又过于强烈 , 其附近的行星很难有我们已知形式的生物存活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下架|APK Installer 和 WSATools 同时躺枪:冒牌应用登陆微软应用商店
- 软件和应用|AcrylicMenus:让Windows 10右键菜单获得半透明效果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Apple|法官称苹果零售店搜包和解协议虽不完美,但可继续进行
- 部落|excel固定显示行列视频:应用冻结窗格同时固定标题行和列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EE和Three将在2022年一同恢复欧盟漫游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