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30多年旱地农业技术的进步 , 最让我感叹的是 , 许许多多的技术 , 都能从过去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中找到痕迹 , 我们一直都在沿着先辈的路往前走 。 ”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对新京报采访人员说 。 在11月3日揭晓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中 , 梅旭荣带领的团队以“北方旱地农田抗旱适水种植技术及应用”项目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农业|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农业|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文章图片

梅旭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 中国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学科首席 。 从事旱地农业研究30年 , 主持了国家攻关计划课题“北方旱区高效农业结合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区域生态农业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研究”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之一 , 主要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 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
旱地
千百年来的生存之所
水 , 是生命之源 , 也是农业的命脉 , 千百年来 , 水利灌溉从来都是农业发展最重要的事 。 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 , 造就了富饶的天府之国 , 西汉的黄河治理工程 , 覆盖东南到西北的无数良田 。 百年前 , 中国开启现代化转型的历程 , 水利工程更突飞猛进 。
然而 , 并不是所有的农田 , 都能用灌溉解决水的问题 。 事实上 , 需要依靠自然降水生产的旱作农业 , 仍是现代农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 尤其在北方 , 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生存的根基 。

农业|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文章图片

甘肃冬小麦旱地农业技术试验田 。 受访者供图
“完全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的农业 , 叫做旱作农业 , 和它相对的概念是灌溉农业 。 在全球 , 旱作农业比例是81% , 在中国 , 旱作农业的比例是49% 。 ”梅旭荣说 。
在旱作农业中 , 并非所有的耕地都缺水 , 如湿润地区 , 自然降水量较高 , 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 无需灌溉 , 仍叫旱作农业 。
而在降水量入不敷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 则叫做旱地农业 , “这些旱地 , 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昆仑山以北的北方地区 。 占国土面积的65% , 耕地面积的56% , 但水资源只有19% 。 它提供了全国43%的粮食 , 75%以上的牛羊肉 , 60%的温带水果 , 同时也聚集了70%以上的生态脆弱区 , 在全面脱贫之前 , 还聚集了80%以上的贫困人口 。 因此 , 旱地农业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此前的消除贫困中 , 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梅旭荣介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