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本与结构化
外公的笔记让我在笔记系统的结构设计上有了新的思考 。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笔记本 , 或新笔记软件时 , 常常苦于如何建立合理的文件夹体系 , 如何构建合理的笔记结构 。 但事实上 , 如少楠《从目标到工具再到方法 , 十年产品人的知识管理体系》一文中提到 , 当我们刚开始了解一个领域的时候因了解不深 , 恰恰是最难把握结构的时候 , 我们需要积累到一定的笔记量后让结构慢慢浮现出来 。 因此 , 当下流行的一些笔记软件则凸显自己可以不用建立文件夹体系 , 打开就写 。 我深以为然 , 因而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尝试摆脱自上而下的模式 , 即先建立笔记框架 , 再依框架做记录 , 但由于笔记量一直不大 , 因而还没有到真正地浮现结构的时候 。 当我看到外公笔记清晰的结构 , 忆起这么多年来看他一步步增加内容的过程 , 也给了我许多信心 。
但事实上 , 我们通常也不会从完全混沌中开始 , 总会有一些初始结构 , 就如外公会首先依行业、板块分不同的笔记本 。 个人认为实践中我们可能需要融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 , 初期可以先有一个简单的分类 , 这样不至于完全混乱 , 但也不必苛求一步到位建立完美的体系 , 让结构随着笔记的充盈而不断优化 。 那么 , 选择一个便于调节的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但似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笔记 , 都可以充分利用活页本灵活这一特点来帮助我们建立结构 。 比如说 , 我自己有一个 A4 开的纸质笔记本 , 记录每天学术生活的方方面面 , 几乎遵从「一元论笔记法」(参加奥也宣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的方式 , 相当于一个以时间戳为索引、包罗万象的大杂烩 , 我将它作为自己的收集箱 , 会对本中的内容做进一步整理 。 但整理的时候确实会常常遇到问题 , 因为时常几个研究课题并行 , 因而发现前后笔记内容常常并不相关 。 本来打开一页可以回顾一下前文 , 但时常由于不是同一课题而直接放弃回顾 , 其实损失巨大 。 我近期也计划将我的收集本换成一个活页本 , 专题化管理 。
时间戳
一元论笔记法提倡以时间线记录 , 所有信息都记录在一个本子里 , 以时间戳为首要索引方式 。 卢曼教授的方法和卡片笔记法早期的软件(如 The Archive, Zettlr 等)也都提供了时间戳作为文档 ID 的选项 。 外公的笔记中也同样记录了每一条的时间 , 并在建立链接时通过时间点做索引 。 看来 , 当没有其他更好的标记或搜索功能时 , 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用时间点标记 , 做纸笔笔记时或许可以考虑增加一个时间戳 。
链接的意义
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 , 外公的笔记美观整洁、结构严谨 , 但链接的使用是比较少的 。 首先 , 前后串联的提示存在 , 但数目极少 , 形式也非常单一 。 比如说我在翻阅的过程中 , 看到多处重复的名词 , 都预留出了足够的页面 , 说明外公是计划在下面补充信息的 , 但相互间并没有任何关联 。 如下图两条关于「宁德时代」彼此完全独立 。 此时 , 我的脑中不禁脑补出如果使用双链笔记软件 , 那么可以轻松汇总阅览 , 这该多么方便、有效 。
推荐阅读
- Samsung|三星打算对外公开其C-Lab Inside计划的4个新项目
- 手机|2021汽车业年度十大话题:#手机厂商与汽车厂商的你来我往#
- 来袭|两大热门话题论坛来袭 16位经济学家、产业大咖奉上2022年“投资大师课”
- Huawei|首次对海外公司授权Wi-Fi 6专利 华为与Buffalo达成许可合作
- 宇宙|元宇宙那么值得期待,为啥这群人还会聚焦网络安全话题?
- 硬件|中科院RISC-V开源处理器“香山”第一代核心已流片 性能指标对外公布
- 宇宙|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元宇宙”热话题背后的冷思考
- 社交|“话题公司”Facebook的公众关注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 教育|辞书从翻阅到扫查,网易有道CEO周枫:用科技让经典延续
- 市场资讯|罗永浩:未担任任何城市形象大使 部分媒体标题或话题错写 造成公众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