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圈子流传一则新闻 , 美国亚马逊公司一位六十三岁的员工斯蒂芬·诺曼丁因为计算机跟踪算法评分太低遭解雇 , 用他的话来说 , 被“一个机器解雇了” 。 公式化的解雇邮件冷冰冰地写道:“你已经被Amazon终止合同 , 原因:个人评分已低于Amazon的规定分数 。 ”因为算法发现这名员工没有正确地完成相关的快递送达工作 。 这个算法系统会自动根据评估生成解雇命令 , 甚至不用主管的批复 。
文章图片
从社会层面而言 , 监控可以帮助社会维护治安 , 通过监视来规训人的社会行为 , 也使得人处于无意识的被监控之中 , 而让私人领域的范围逐渐缩小 。 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实验性影像作品《蜻蜓之眼》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用大数据和网络监控视频制造一个虚拟的“游戏的人”的形象 , 构造我们对互联网技术未来的想象 , 也试图赋予网络数据监控时代“游戏的人”所存在的两种“真实世界”以新的意义 。 这两种真实世界 , 前者是由计算机程序语言和监视器捕捉到的“日常生活的真实世界” , 是由人类制定的理性规则与计算机的程序语言构成 , 记录的也是客观世界的存在;后者是由艺术家创作表达的“艺术的真实世界(真理)” , 这种“真实”也是由文化的“游戏”属性所赋予 , 区别于日常生活的规则 , 具有荒诞性、游戏性、非理性、神话性的特征 。 因此 , 在第二种“真实”里 , 对于“游戏的人”而言 , 游戏的规则替代了日常生活的秩序 , 玩家在游戏人生中可以根据游戏的规则获得人生赢家的体验 , 辅以紧张、刺激、挑战、冒险等体验 , 而这些正是游戏精神的本质 。
文章图片
2021广州影像三年展上的纪录片《蜻蜓之眼》
像《蜻蜓之眼》这样一部没有导演、摄像的电影 , 艺术家选择的是阐述与观众解读之间的荒诞感 , 并形成了荒诞的电影、荒诞的剧本、荒诞的主角等等 。 艺术家通过创作团队重新编写大量的网络视频监控影像来进行自我阐述 , 故事情节大概是讲述一个无法界定自我身份的人 , 名叫蜻蜓 , ta不停地整容 , 也被不同人在现实监控影像中扮演 , 甚至最后由寻找蜻蜓的男主角来扮演 。 传统上 , 电影再真实也是由人物扮演的 , 而在监控影像作品中 , 扮演的角色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 , 并非是对现实的模仿 , 这就颠覆了传统上对理念的模仿论 , 而是试图回到理念本身 , 通过对影子的追根溯源找到 , 而不再是“与真理隔着两层” 。 在《蜻蜓之眼》这里 , “荒诞”诞生于两种力量的对抗关系的平衡结构之中 , 例如“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者”、“理性”与“非理性”等 。
推荐阅读
- 技术|脉冲+推揉 全能按摩手 SKG G7 Pro颈椎按摩器参加科创奖评选
- Disney|光明日报评迪士尼凌晨数千人排队抢购玩偶:道理何在?
- 机器|戴森达人学院 | 戴森HP09空气净化暖风扇测评报告
- 支持|神评 | 你涨任你涨,我买算我输
- 测评|【横评】5年前的老机型测评 苹果华为三星小米魅族一加现在卡吗
- 产品|数梦工场通过CMMI V2.0 L5评估,再获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级别认证加冕
- 原神|iQOO Neo5 SE评测:驯服原神的2K价位段轻旗舰
- 国家|光明日报评论员:向扎根基层的青年学子致敬
- IT|新能源车险出台、费用大涨 蔚来:正评估设立专属保险的可能性
- 画质|六款主流5G手机视频体验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