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长期从事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 。 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纳米材料安全性问题 , 创建了我国首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 , 是国际公认的纳米毒理学和纳米药物领域的开拓者 。
这位曾经的核物理学家深切地感受到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多年间 , 他一直从事纳米药物运输技术的研究 , “纳米材料进入体内时 , 究竟会发生什么?或者说它的安全性怎么样?”要弄懂这个问题 , 需要材料学、毒理学、化学、生物、医学等专业的协作 。 赵宇亮回忆学科的初创阶段:“我那时候天天到北大医学院听课 , 听毒理学 。 北大一位教授是我国毒理学教科书的作者 。 那个时候他已经退休了 , 我请他教我们做实验、给我们讲课、带学生 , 这样才把这个领域做起来 。 ”
学科的定义是清晰的 , 但我们面对的世界却是个复杂体系 , 解决这个复杂体系中的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 。 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但在制度和政策等方面 , 却又有很多需要厘清和探索的问题 。 日前 , 2021年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 来自40余所高校院所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共济一堂 , 探讨学科交叉的组织与未来发展 。
其中 , 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人才培养 , 还是科学研究 , 究竟怎样才能让不同学科真正融合 ,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
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术发展的内生需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0年成立了交叉科学部 , 加大了对学科交叉的支持力度 。 这一举措在中国科技界引发了强烈反响 。 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院士提到 , 交叉科学部已经完成了今年上半年集中受理的项目资助 。 他说:“总体情况令人满意 , 从今年交叉科学部项目申请来看 , 国内确实有一些科学家已经在从事交叉科学研究 , 他们具备相当的能力 ,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 用多学科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 有一些研究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 同时我们也看到 , 真正交叉的比例还不是太理想 , 有一些项目只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简单拼凑 , 没有实质性学科交叉融合 。 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交叉 , 而是为了申请项目而交叉 , 这种情况确实还不在少数 。 ”
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 应该是学术发展的内生需求 , 而不是为了交叉而交叉 。 交叉学科的定义仍有争论 , 但科研实践已经走在了前面——这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 不应是机械的学科叠加 。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院士说:“我始终强调问题导向 , 学科交叉研究首先要带着问题 。 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发扬长处 , 首先要能够提出好的问题 , 然后大家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 评价也不应以有没有交叉来评价 , 还是要以科学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来评判 。 ”他提醒 , “不一定交叉就是好的”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