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会议︱人工智能、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


问题|会议︱人工智能、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
文章图片

2021年10月22日-24日 , “第二届人工智能哲学工作坊暨第二届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 。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 , 围绕人工智能和人类增强这两个主要议题报告并讨论了各自的相关研究成果 。 会议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直播 , 在线+线下即时参与者近300人 。

问题|会议︱人工智能、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
文章图片

南京大学 潘天群教授
会议开始 , 潘天群教授做了简短的开幕词 。 他说:人工智能、人类增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正急速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理想的技术发展都应当是有轨道的 , 这样的轨道便是哲学家铺设的;面对今天高技术的快速发展 , 哲学应当为这些技术的列车铺好前行的铁轨 。
【问题|会议︱人工智能、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复旦大学 杨庆峰教授
在一天半的报告期间会议安排了6组报告 , 共20位报告人进行发言 。 这些报告大体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在人类增强与哲学相关议题方面 , 来自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中心的杨庆峰教授在题为《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及其伦理后果》的报告中简要回顾了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 , 指出2000年以来以NBIC为基本框架的当代增强技术正在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革命发生着调整 , 以AI为主导的新兴增强技术框架正在形成 , 并强调新兴增强技术表现出外在走向内在化、从宏观到微观化、机能的异质化和精神的数据化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 同时相应的伦理后果也从这四个方面展示出来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的程林副教授的报告《人类增强和自我认知:西方文化史中的人类增强早期想象与伦理思考》回顾历史 , 对西方文化史中的人类增强早期想象进行了报告 , 并通过早期想象内容对人的自我认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华东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的陈迎年副教授的报告《天工人其代之:人类增强的界线及其可能》则将目光投向未来 , 通过检讨“天工人其代之”的历史来探讨人类增强的界限及其可能 , 指出人类增强的界线只有在“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与“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本质”那种合一中来划定 , 才是可能的 。
针对人类增强中“增强”概念的含混不清与使用混乱的情况 ,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计海庆副研究员的报告《“增强vs治疗”的扬弃——论从医学伦理出发的人类增强研究》从医学伦理出发 , 尝试在与“治疗”概念的对勘关系中把握“增强”概念的实质 , 并指出人类增强研究的深入发展要求对“增强”vs“治疗”的两分法判断加以扬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