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玉米|浙江大学沈志成教授团队—— 天南海北挖土,转基因玉米品种抗虫效果达96%( 二 )


多年的实验看 , “瑞丰125”转基因玉米较非转基因玉米增产6%-10% 。 “这个数字看上去不高 ,但平均每亩产量增加了100斤以上 。全国6亿亩 , 那就是可以增产超过600亿斤” 。 沈志成认为 , 一旦通过品种审定 , 抗虫耐草剂转基因玉米能够降低损失提高产量 , 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全具有重要意义 。
当然 , 沈志成在育种上的探索不止于此 , 他们发现就像人类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 虫子也会进化产生对毒性的抗体 , 为此对下一代的研制早已提上了他们的议事日程 。 “第二代就是将原来的一种抗虫蛋白、一种耐草剂扩容 , 让转基因玉米更具保护力和对虫草的杀伤力 。 ”第三代技术也已走向试验田 。
也有人提出质疑 , 既然对虫害有杀伤力 , 会否波及人体安全 。
沈志成解释说 , 转基因植物所拥有的抗虫性 , 主要是转入了来自微生物的Bt蛋白 , 实验表明这类蛋白到人体消化系统后会彻底降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 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 “这种毒素只针对特定昆虫有效 , 对蜜蜂、瓢虫等有益昆虫是无害的 。 ”他说 。

应对长周期早投入才有先发优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 在沈志成看来基因是生物育种的芯片 。
“转入的优势基因要从环境中寻找 , 比如杀虫的基因就主要向土壤微生物要资源 。 ”为此 , 团队就天南海北去挖土 , 寻找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

转基因玉米|浙江大学沈志成教授团队—— 天南海北挖土,转基因玉米品种抗虫效果达96%
本文图片


生物育种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跃是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安全证书意味着一个转基因产品经过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严格的安全评价审查和功能性状评价 ,就可以安全地种植推广 , 造福人类 。
根据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 , 转基因安全证书申领全流程需要经过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安全证书申请等程序 。 每一个环节需要耗时1-2年 。 也就是说 , 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周期相当长 , 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 “因此转基因研发肯定是早投入就有先发优势 。 ”浙江大学沈志成团队是目前国内比较早投入转基因玉米研发的团队之一 。
多地多点的交叉验证 , 是确保转基因玉米品种安全的必要条件 。 沈志成说:“从2017年申请安全证书到2020年1月正式获得 , 相关验证实验我们开展了五年以上 。 ”
从2004年回国加入浙江大学算起 , 沈志成在国内从事转基因玉米材料的研发已有17个年头 。 这种对生物育种的坚守 , 他认为是团队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 目前 , 沈志成团队已经申请了15个国内外专利 , 为转基因产业化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