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短视频构建新型美育空间,青年人成为民乐民曲传播的新力量丨观察( 二 )


例如 , 青年创作者常常会将传统民乐民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 如用传统乐器弹奏流行歌曲;与热播影视作品、网络文艺作品相结合 , 如用传统乐器弹奏热播剧《陈情令》中的音乐;与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手段相结合 , 如利用拍同款、与网友互动同框录制等方式展现弹奏的魅力;与生活场景相结合 , 将民乐民曲嵌入到日常生活熟悉的场景之中 , 如田间地头、商业街区、居家客厅都可能成为创意演奏的场所;与实用技能讲授相结合 , 给网友普及传统乐器的弹奏知识和方法;与视觉愉悦相结合 , 不少作品在视觉上前期拍摄精良、后期制作精致 , 甚至带有电影级视觉效果;与技能相结合 , 不少短视频中展现了青年创作者极高的弹奏水准和能力 , 如盲弹等方式吸引了相当的点赞和关注 。 上述示例的方式满足了短视频用户多元化的内容喜好 , 也不断激发着青年创作者们创意化地将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相结合 。
二、审美上行:美育实践助力短视频进入“中场”
美育是流动的 , 是实践的 , 也是随着历史和时代的步伐不断变化和丰富的 。 新媒体时代 , 美育的范式正在随着媒介技术和审美需求发生改变 ,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大众审美养成的新舞台 。
“出圈”一词几乎是伴随着自媒体诞生的 , 它的意思是指某个文化或事物的传播突破了固定的受众群体 , 被更多人了解和需要 。 短视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 , 消弭了日常生活与艺术的界限 , 带动了更多艺术形态“出圈” , 发挥了其在美育层面的重要功能 。
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 , 音乐在视频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 而民乐民曲既作为视频内容的音乐元素 , 也作为主角被不断呈现 , 二者可谓完美融合 。 借助平台的传播特色和优势 , 抖音发起“dou艺计划” , 并开启了短视频昆曲艺术传播专场、短视频戏曲艺术传播专场等特色美育实践活动 。 这些专场活动整合了专业民族音乐人和民间艺人 , 并有效带动了大众的审美取向 , 活动以“人人都是艺术家”为初心 , 同时也切实地为“人人都是艺术家”提供了现实的物质条件 。

艺术|短视频构建新型美育空间,青年人成为民乐民曲传播的新力量丨观察
文章图片

抖音截图
短视频具有以小博大的传播魅力 , 短视频平台带动民曲民乐“出圈” , 终会带动更多的“圈外”人“入门” , 这种有效的美育实践是一次带动全民审美上行的过程 。 伴随着一批批具有艺术性、审美性的内容注入 , 短视频平台能够成功规避由于低门槛准入带来的审美滑坡危机 。 当短视频平台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出知识的、艺术的、审美的优质内容 , 并带动审美性内容和日常性内容的无缝融合 , 标志着短视频发展进入了“中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