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中国科技创新的实践历程 , 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在一段时间里 , 当创新要素持续在某一区域大量汇聚 , 势必会带来虹吸效应 , 凭借这一效应的作用 , 产业的集聚事半功倍;在此过程中 , 创新要素资源的向心聚集、匹配融合、离散扩张具有同位牵引极 , 呈现出同心圆式的分布态势 。 作为承载科技创新孵化和技术革新转化的重要载体 , 各类科技产业园当之无愧是双创事业的主要示范区 。]
9月20日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显示 , 在调查涉及的全球132个经济体中 , 中国排名第12位 , 较2020年提升两位 , 取得了九连升的佳绩 。 中国也是榜单前30名中唯一的发展中经济体 。
【同心圆|上海科技产业园里的 创新同心圆】在城市创新集群排名中 , 有20个中国城市集群进入百强行列 , 其中 , 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稳居10强 , 这充分彰显了中国10年来矢志推进“双创”战略 , 有效激活社会各类资源要素所取得的成效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 成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首选策略 。
回望中国科技创新的实践历程 , 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在一段时间里 , 当创新要素持续在某一区域大量汇聚 , 势必会带来虹吸效应 , 凭借这一效应的作用 , 产业的集聚事半功倍;在此过程中 , 创新要素资源的向心聚集、匹配融合、离散扩张具有同位牵引极 , 呈现出同心圆式的分布态势 。 作为承载科技创新孵化和技术革新转化的重要载体 , 各类科技产业园当之无愧是双创事业的主要示范区 。 本文仅以上海地区各具特色的科技产业园发展实践为样本 , 揭示和分析这一现象的演绎路径 。
路径一:
大学主导 , 以内循环促外循环
“500亿元”和“52.8%” , 这是属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两个耀眼的数字 。 这片以同济大学为圆心 , 地幅不足3平方公里的合围区域 , 集聚着392家高新技术企业 , 占杨浦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2.8% 。 放眼望去 , 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居民社区在这里互荣共生 , 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 , 形成了年产值近500亿元 , 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咨询等同济大学优势学科为核心的高端知识经济集群 , 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创新生态圈 。
在这一创新生态圈中 , 同济大学扮演着科技知识更新和创新构想策源的角色 , 把硬核技术作为主要竞争力 , 充分发挥大学的公益属性 , 建构创业学院—创业谷—孵化器—科技园—技术转移公司全链条、全要素的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体系 , 吸引了一批数量可观的上下游企业 。 这些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不一 , 体量规模各有差异 , 分布在同一创新圈中 , 这种细微的差异 , 在上海双创活动中被视为是一种积极的特征属性 。 一般情况下 , 在创新创业的探索中 , 把握和控制差异性 , 以此寻找新要素、新业态的聚合点 ,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行动逻辑 。 这是因为 , 在创新产业的集群中 , 单个企业存在的“小差异”属性 , 是不同创新主体之间进行资源协调和新维度嵌入的发力点 。 正是在这种行动逻辑下 , 近年来 , 许多创新要素资源在空间上实现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内循环 , 营造了本区域大中小企业融通协作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