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咖齐聚成都 共谋农业生物技术发展

大咖齐聚成都 共谋农业生物技术发展
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阚莹莹)10月18日 , 以“生物技术与种业创新”为主题的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 , 来自全国500 多名农业生物技术专家学者齐聚 , 交流共享农业生物技术最新科研成果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发展较快 , 但基因资源挖掘深度有待加强 , 农业生物基础研究原创力不足 , 前沿技术创新短板依旧突出 , 重大新品种研制能力亟待提升 , 生物育种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 为此 , 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 引领生物育种发展方向 , 培育自主品种 , 把控种业发展主动权 , 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 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等 。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带来了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的报告 , 水稻第三代杂交技术运用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技术工具 , 也就是分子生物技术 , 可以将水稻的DNA序列进行随意组合 , 从而让植物呈现出母体的优势 。 邓兴旺表示 , 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有效解决现有三系法、二系法在杂交育种、制种中的技术瓶颈 , 具有不受恢复系保持系关系制约 , 配组自由;花粉育性不受光温影响 , 制种安全;不育系及杂交种均不含有转基因等优势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带来了“基因编辑育种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学术报告 , 他提出 , 在作物育种中 ,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逆性、抗病性、肥料利用率等 , 可以增加作物遗传多样性 , 可大规模创制育种资源 。 “与转基因技术不同 , 基因编辑技术是对作物自身的基因进行精准修饰 , 不含外源基因 , 而转基因技术插入的是外源基因 , 监管严格审批复杂 , 成本高周期长 。 ”
【生物|大咖齐聚成都 共谋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此外 ,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全国科研院校的学者分享了针对水稻、大豆、玉米和生猪等40多项生物技术方向最新科研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