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飞行员期间 , 叶光富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飞行技能 。 一次 , 他驾驶战斗机返回时遭遇浓雾 , 加上当时是逆光方向着陆 , 几乎看不见跑道 。 紧急情况下 , 他不慌不忙 , 沉着应对 , 严格按照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 , 在与指挥员的密切配合下 , 调转机头 , 逆向着陆 , 飞机划出完美的曲线 , 不偏不倚地落在跑道上 。
2010年 , 叶光富加入航天员队伍 。 虽说飞行员是最接近航天员的职业 , 天空和太空仅一字之差 , 但是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 , 却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艰辛 。
除了要完成基础理论学习、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8大类上百门挑战身心极限的科目训练 , 以及严格而常态化的考试 , 更要面对心理的煎熬和挑战 。
叶光富一直用最好的状态时刻准备着 , 苦练技能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训练 , 这个过程对我们也是一种历练 。 我认为人生的精彩就体现在漫长而艰辛的奋斗过程中 。 ”叶光富说 。
心在太空 , 路在脚下 。
对叶光富来说 , 最有挑战性的要数出舱活动水下训练 。 他穿上水下训练服后 , 人服加起来近500斤重 , 需要在水下持续作业五六个小时 。 每次训练后 , 他戴的两层手套和内衣都被汗湿透 。
针对航天员应急返回进行的恶劣条件下的48小时野外生存和应急救生训练 , 也让他印象深刻——
辽宁某地森林 , 叶光富和王亚平、陈冬组成的三人小组 , 用救生包、降落伞等现有资源 , 就地搭建掩体 , 采野果、野菜充饥 , 饮溪水解渴 。
巴丹吉林沙漠 , 叶光富和王亚平、陈冬找到一处小灌木丛 , 利用降落伞搭建掩体 , 当时叶光富用温度计测了测 , 温度直接“爆表” 。
首次入选航天员飞行乘组 , 叶光富便面临6个月的飞行周期 。 “心里难免有一些忐忑 , 但回顾前期的准备 , 心里也很踏实 , 因为我们做好了准备 。 ”他对采访人员说 , 他期待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在轨生活和工作 , 闲暇之余透过舷窗好好看看地球这颗蓝色星球 。 (参与采写采访人员:张汨汨、徐毅)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