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文越
当下 , 知识视频成为新风口 ,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专业人士入驻西瓜视频、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从事科普内容生产工作 。 不少有博士学历的创作者 , 通过大众较为陌生的科技、财经、军事等专业领域硬核知识科普 , 同样收获了数以万计的粉丝 , 成为网红 。
从14岁上大学、被誉为“神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 , 到专注航空航天科普、坐拥百万粉丝的“Mr.苟胜”;从曾治疗800例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医学博士罗夕夕 , 到讲述DNA鉴定故事、体味人间冷暖的中国DNA鉴定第一人“邓姐”;更不用说“入驻”抖音的汪品先院士……视频弹幕和评论区的支持与肯定 , 代表了观众们的认同 。
文章图片
2021年3月10日 , 汪品先院士在同济大学讲课 。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建松摄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些高知群体的职业选择 。 在一些人看来 , 高学历人群做视频、当网红 , 属于浪费人才——相比于专业科研 , 这些与普通百姓打交道的视频类知识科普显得不那么高大上 。
在西瓜视频上拥有超过50万粉丝的袁岚峰 , 就因为从“神童”到“科普网红”的故事而引发争议 。 有人唏嘘感叹 , 有人支持敬佩 , 但袁岚峰本人并不在意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 在他看来 , 科普是科学家应该做的:“整个科学事业 , 科研和科普两件事情都重要” 。
文章图片
上到航天飞船太空对接的关键技术 , 下到绿皮火车今日仍存在背后的人文关怀 , 这些科普视频内容带领观看者们认识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蕴含的道理 , 给人们看待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神童|博士做“知识网红”,并非大材小用】比如 , 过去中国队摘金夺银 , 大家只知道金牌的高含金量和运动健儿的不易 , 而现在通过一个成功的科普视频 , 人们可以详细了解某项目的难度概念等专业知识 , 这就是认识层次 上的转变和提升 。
科普以视频形式走近大众 , 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 一方面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 , 培养国民基本的科学思维、科学视角 。 2018年9月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显示 ,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虽然一直在上升 , 但仍仅有8.47%——这个数字到目前为止也还只是10%左右 。 而科学视频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 无疑是推动科普的一个利器 。 另一方面 , 视频接触门槛低、受众广、渗透力强 , 打破了知识传播的壁垒 , 能够抵达传统科普活动较难以触及的下沉市场 , 从而让知识触达更多人群 , 实现共享 。
推荐阅读
- 柯腾|争做细分赛道冠军——探寻厦门“小巨人”企业成长密码
- 低碳发展|四川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南安市司法局凝初心践使命 以民为本做实人民调解
- 孩子|“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
- 生产线|贵阳经开区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做强经济“顶梁柱”
- 信息|财报识别系统教你怎样做好金融信贷审批工作!
- 装备|12月29日:不要做装备派,要做装备精良的实力派
- 李均|破解特斯拉漏洞,他教马斯克如何做「安全」
- 苹果|雷军:小米正式对标苹果,三年做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