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性能|复旦大学研发可“穿”在身上的电池

出门不需要带充电器和充电宝 , 通过身上穿的衣服 , 就可以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 这听起来像科幻片的场景 , 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
近日 ,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团队通过系统揭示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随长度变化的规律 , 有效解决了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 , 连续构建出兼具良好安全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电化学性能|复旦大学研发可“穿”在身上的电池】9月1日 ,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 审稿人评价这项工作是“储能领域和可穿戴技术领域的里程碑研究”和“柔性电子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
该纤维锂聚合物离子电池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性能 , 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长度为1米的电池可以为智能手机、手环、心率监测仪、血氧仪等可穿戴电子设备长时间连续有效供电;纤维锂离子电池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循环500圈后 , 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仍然达到90.5% , 库伦效率为99.8%;在曲率半径为1厘米的情况下 , 将纤维锂离子电池弯折10万次后 , 其容量保持率仍大于80%;甚至在重复水洗、挤压等严苛环境下也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 通过纺织方法 , 团队已经获得了高性能的大面积电池织物 。 采访人员王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