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 , 穆蕴秋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 , 进入科学史系念研究生 , 不久她开始在我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 我注意到 , 她作为影迷甚至比我还要资深 。 那时我正好对科幻发生了兴趣 , 考虑到此前的科幻研究基本上都是以作品赏析为主的文学活动 , 我鼓励她尝试对科幻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 。
最初我这样做 , 只是因为积习难改 , 什么事情都想和“学术”联系起来 , 看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也不例外 。 后来搞得比较认真了 , 就开始思考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 。
在以往许多人习惯的观念中 , 科幻经常和“儿童文学”“青少年读物”之类的作品联系在一起 。 例如 , 就连刘慈欣为亚洲人赢得了首个雨果奖的作品《三体》 , 它的英文版发布会 , 居然是在上海一个童书展上举行的 。 这种观念使得科幻作品根本不可能进入传统的科学史研究范畴之内 。 科学史研究者虽然经常饱受来自科学界或科学崇拜者的白眼 , 但他们自己对科幻也是从来不屑一顾的 。
另一方面 , 在科学史研究中 , 传统的思路是只研究历史上“善而有成”的事情 , 所以传统科学史为我们呈现的科学发展历程 , 就是一个成就接着另一个成就 , 一个胜利接着另一个胜利的辉煌历史 。 事实上 ,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 , 除了“善而有成”的事情 , 当然还有种种“善而无成”“恶而无成” , 乃至“恶而有成”的事情 , 只不过那些事情在传统科学史论述中通常都被过滤掉了 。
【穆蕴秋|江晓原:有多少地外文明可以想象】
文章图片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还有第三方面 , “科学幻想”并不仅限于写小说或拍电影 , 科学幻想还包括极为严肃、极为“高大上”的学术形式 。 例如 , 在今天通常的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们 , 开普勒、马可尼、高斯、洛韦尔、弗拉马利翁……都曾非常认真地讨论过月亮上、火星上甚至太阳上的智慧生命 , 设计过和这些智慧生命进行通信的种种方案 。 以今天的科学知识和眼光来看 , 这些设想、方案和讨论 , 不是臆想 , 就是谬误 , 如果称之为“科学幻想” , 简直就像是在抬举美化它们了 。 然而 , 这些设想、方案和讨论 , 当年都曾以学术文本的形式发表在最严肃、最高端的科学刊物上 。
大约从二○○四年开始 , 我和穆蕴秋尝试耕种一小块“学术自留地”—后来我给它定名为“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 。 穆蕴秋的论文《科学与幻想:天文学历史上的地外文明探索研究》是这个方向上的第一篇博士学位论文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她的博士论文是“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这个研究方向上的第一个重要学术成果 。 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前台长赵君亮教授主持了她的博士论文答辩 , 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 《地外文明探索:从科学走向幻想》一书就是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 。
推荐阅读
- 人群|2019年秋季前 新冠病毒已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缓慢传播
- 光网|2021,来“盘” | “数”说2021
- 都向|苹果或于2022年秋季发布无SIM卡槽的iPhone新机
- Apple|苹果或于2022年秋季发布无SIM卡槽的iPhone新机
- 上海|春秋航空推出首支说唱单曲《想飞就飞》
- 颜色|联想陈劲:moto edge X30 秋桐影、琼台雪命名来自《古文观止》
- 保障|2021,来“盘” | 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
- 纳税人|对话穆蕴秋、江晓原:科学靠好奇心推动,它的边界在哪里?——聊聊《地外文明探索》(之三)
- 网友|春秋航空“新装”亮相,飞机涂装背后竟有大学问
- 宇宙|近观月壤 激荡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