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十四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中 , 有个项目内容特别引人关注——“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 。 专业术语听不懂?有网友将它总结为一句话——中国正在研发千米级超大型航天器!
千米级别的超大型航天器是什么概念?国际空间站长约100米 , 美国超级航母“福特”号全长约330米 , 也就是说中国未来规划建造的超大型航天器 , 相当于10个国际空间站或者3艘“福特”号航母那么长!
啊不对 , 老司机作为一个重度科幻迷 , 怎么能用地球上的航母来衡量太空装备 。 忍不住搓搓手盘算一下:
本文图片
《星球大战》里的歼星舰
本文图片
《星河战队》里的星舰“罗杰·杨”号
《星际迷航》里的“企业”号只有300米长;《星河战队》里的星舰“罗杰·杨”号长约560米;《星球大战》里旧共和国军的歼星舰全长也不过1150米;就连《三体》里章北海指挥的“自然选择”号恒星级战舰 , 体积也不过“3艘二十一世纪海上最大吨位的航空母舰”……
【国际空间站|中国要造歼星舰了吗?】妥了!这尺寸要造出歼星舰完全没问题!呃 , 中国这是要搞超级星球大战吗?
算了……还是醒醒吧……一名航天专家告诉老司机 , 现有航天推进技术根本无法持续驱动如此庞大尺寸的星际飞船 。
那这个“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项目 , 到底是干什么的?
相关文件显示 , 尺寸达千米量级的超大型航天器是未来空间资源利用、宇宙奥秘探索、长期在轨居住的重大战略性航天装备 , 需通过结构模块化设计、多次发射、空间组装的方式进行建造 , 并解决极其复杂的耦合动力学问题 。
这对超大型航天器的动力学设计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 以最大程度减少发射次数 , 降低建设成本;二是结构的可控性设计 , 以有效抑制组装过程中组合体轨道与姿态漂移、控制结构变形与振动 。
本项目的科学目标包括:1、瞄准超大型航天结构的减重设计和空间组装需求 , 提出满足在轨动力学要求的组装结构轻量化设计新理论;2、建立空间组装过程的“轨道-姿态-结构”耦合动力学新模型 , 揭示空间组装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演化新规律;3、提出空间组装过程的“轨道-姿态-结构”一体化稳定控制新理论;4、探索解决超大型航天结构动力学试验“天地一致性”问题的新方案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国际|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机器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