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导言:本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荣誉成员陆大道2021年7月26日在全国科学协会2021年年会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分论坛会上的发言 。 感谢陆院士的分享!
城市群 , 有的学者也称之为大城市群 , 是指以1~2个特大(大)型城市为核心 , 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 , 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城市经济区域 。
城市群往往是一国或一个大区域进入世界的枢纽 , 是世界进入该区域的门户 , 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增长极 , 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地区 。
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背景为:在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下 , 世界经 济的“地点空间”正在被“流的空间”所代替 。 世界 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已经逐步建立在“流”、网络和 节点的逻辑基础之上 。 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门户城市” , 也就是各种“流”的汇集地、连接区域和世界经济体系的节点 , 即控制中心 。
在当今世界 , 处于世界性“流”的 节点上并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门户城市” , 其对 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地位比相同级别的制造业大城市要重要得多 。
中国的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城市群 , 已经具备条件逐步建设成为对东亚、对世界经济有突出影响的全球性城市群 。 以三大城市群及其所直接影响的经济区域来构建应对全球竞争的国家竞争力 , 是我国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规划的重要目标与“重中之重” 。
现代通讯技术 , 降低了空间距离的摩擦力 , 导致了时空压缩与客体集聚(time-space compression/convergence);
信息因素正在改变社会经济客体内部结构 , 与其外部的关系 。 提高了空间组织的效能与各种类型区域(地区、城市、集群、社区、企业等)的竞争力 。
给一些国家、区域与城市带来“历史窗口”(historical window)和发展机遇 , 改变全球原有的竞争优势 。
全球经济体系及其全球城市体系越来越被具有更好通信基础设施的城市所统治 。
全球性与大区域性大城市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 。
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空间投影”发生改变:空间集聚、极化与空间扩散
什么是隐含性知识?甚至企业与公司高层的管理理念、对机遇危机的分析判断能力与作出对策决定的能力 , 等 。 共同特征是对信息的高度依赖性 , 它们彼此更加需要地理的临近性 , 即高度集聚在一起 。 例如美国 的华尔街、英国的伦敦城、上海的浦东、香港的中环等 。
【大道|陆大道:城市群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知识隐含于技术系统之中的程式化经济活动倾向于分散 。 如一般高端的制造业企业 。
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整合和缩短供应链 , 因此 , 可以导致产业集群的发展 , 包括企业的“虚拟集群” 。
社会经济空间结构重组形成的载体: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 GPN)、全球经济体系、大城市群及其核心城市 ,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 , 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s) , 产业综合体(Industry Complex) , 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 , 新产业区(New Industrial District)、智慧城市 。
今天的全球经济仍然被世界城市(world city)网络所控制 。 “节点”、“门户城市”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 是世界级的金融、商贸、信息业等高端服务业最集中的城市 。 由“节点”和“门户城市”带领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 成为大区域或国家的经济枢纽区 。
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 , 最突出的是以信息业为基础的服务业经济 , 而不是以资源加工及以商品为基础的制造业经济 。 使核心城市的增长动力和财富源泉转移到服务业上面 。
发展城市群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城市群的集聚效应 , 提高创新能力 , 加强在国际与全国相应平台上的竞争力与带动能力 。
我国沿海地带的现代化深入发展 , 特别是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城市群(也是我国经济的枢纽区)的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 是代表中国到国际大舞台展现竞争力与强大国力的大战略 。 是我国区域战略的“重中之重” 。
二、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
文章图片
图1
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是国家或大区域的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人才聚集地和进入国际市场最便捷的通道 , 即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技术流、人才流的交汇点;土地需求强度较高的制造业和仓储等行业则扩散和聚集在核心区的周围 , 形成庞大的都市经济区 。
文章图片
图2
核心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密切的垂直和横向产业联系 。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为生产服务业功能(如金融、中介、保险、产品设计与包装、市场营销、广告、财会服务、物流配送、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培育等) , 而周围地区则体现为制造业和加工业基地以及交通、农业、环境、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功能 。
核心城市往往是跨国公司区域性(国家、国家集团、大洲)总部的首选地 。 在经济上就成了命令和控制中心 , 在空间结构上是全球城市网络重要的“节点” 。 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核心区域 , 如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等为核心的城市群 。
在今天世界上 , 要维护国家利益 , 增强国家的影响力 , 最最重要的 , 是要占有世界金融体系的(资本市场)制高点(之一) 。
纽约是最大的世界性“流”的节点 , 是控制世界经济体系的首位节点和中心 。
中国无论从实际影响以及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考量 , 在世界级最主要“节点”城市中应该具有中国的席位 。
三、我国的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及我国的城市人口-产业集聚区(带)
我国三大城市群:全国经济的“地理枢纽” , 也就是中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以首都北京为核心城市的京津冀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的长三角城市群和以香港、广州为核心城市的珠三角城市群(大湾区) 。
三大枢纽区及其带领的全国经济合作区 , 分别与世界广大地域范围组成相应的合作平台和生产网络系统 。
图3 中国的三大城市群(经济枢纽区)和城市人口-产业集聚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4
关于城市人口-产业集聚区(带):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演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
基本特征是:多个城市在一定区域的相对集聚 , 但其中并没有形成1-2个起到核心、统领作用的大城市 , 这种统领作用主要体现在高端服务业的服务关系和大型产业链的主要环节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 。 彼此间各自在产业结构与前后左右间协作关系较少 , 独立性远多于互补性 。 彼此间只有很少的通勤客流 , 没有统一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为其服务) 。
在这样发展态势(阶段) , 无需(花费高昂的行政成本与轨道通勤交通费用)进行建设“城市群”的规划与建设 。 重要的是具体考虑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 , 加强各自独特产业链的配套能力与对外协作能力 。 建立以各城市为主体的区域性创新体系 。
说明:上面图3的三大城市群 , 没有将成渝城市群包括进来 。 近年里 , 国家已经将此城市人口-产业集聚区确定为我国城市群了 , 并作出了相应的规划 。 成渝城市群 , 在经济实力与城市规模结构上 , 符合城市群的要求 , 但在产业分工、经济合作、产业链结合与基础设施一体化管理等方面 , 并不明显 。 即 , 成渝城市群 , 在政治与社会效益方面非常明显 , 但经济效益还需要进一步发掘与发展 。
四、如何建立区域的创新体系构架?
提出创新目标的构想:即好产品、好技术、好工艺;不怕做不到 , 就怕想不到 。 解决“想得到”的问题 。
为优秀人才集聚及优秀思想创造必要条件:集聚、接触、交流;
集聚产生效益 , 产生新思想 , 即产生创新 。
外部条件:很高的知识密集度和员工高流动性 , 很高的知识密集度和员工高流动性 , 充足的投资和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氛围 , 有一批与工业界密切结合的研究型大学等 。
其中 , 仅仅就投资融资、风险投资、保险与再保险及其他的多种金融衍生品提供等 , 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 各类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 要灵活、主动与一线创业人员配合 。
人才与知识的密集 , 但能否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在人才集聚基础上 , 做些什么促进创新?目标是要推动接触与交流 。 如何能推动接触与交流呢?
通过平台建设和对各种活动的空间组织 , 实现接触、交流而获得新思想、新建议、新动力 。
构建哪些平台呢?
● 各种平台建设与交流 , 都要在某种空间范畴包括各类群体运作空间来进行 。 明确多种需要的空间范畴 , 才能进行交流与创新 。
信息(在流、节点的位置)平台、物流平台、供应平台、销售平台、人才平台 , 等等 。 以企业为中心包括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政府、社会组织等在一起的综合平台 。
● 各种平台组成多重功能的空间 , 或者说平台相嵌在各种空间中 。 这些“空间”大都是功能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 有多重含义 。 例如:
一些银行家 , 经常以各种形式交换信息、危机判断与处理等 , 形成为一种对信贷、汇率、利率、货币交易、金融新产品(金融衍生品)、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决策 , 这是一种决策的群体运作空间;
物流群体 , 某几种物资 , 以特定的运输方式 , 由某一群体人员操作 , 形成为一个位移和产销系统 , 也可称之为产销“空间”;
信息与互联网企业的一些企业(产品生产、供应、销售等)组成一个合理的前后左右链接的系统 , 也是一种“空间” , 等等 。
● 上述多重空间 , 在某一地点(区域)形成空间(创新空间)接触的枢纽 。 位于这个枢纽的附近即可获得更多、更大的创新优势 。
上述群体性的运作或决策空间 , 具有“共享性”、“高链接性”、“开放性”、 “选择性”、“柔性”等 。
● 制度、政策与措施的嵌入 。 即从政府层面 , 建立相应的制度 , 实施了政策措施 。
上述全部的工作内容 , 大致可以谓之建立了区域性的“创新机制” , 实现了“体制创新” , 做了建立“创新新高地”的工作了 。 否则 , 仅仅是喊喊口号而已 , 不能建立起“区域创新新高地” 。
本文来源: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 , 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 如涉及版权问题 , 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 , 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
_原题《陆大道:城市群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
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 下架|APK Installer 和 WSATools 同时躺枪:冒牌应用登陆微软应用商店
- 飞腾|原生版微信登陆统信UOS应用商店,已适配X86/ARM/LoongArch架构
- 最新消息|商汤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涨超1%,市值约1301亿港元
- 手机|传音POVA 5G手机将于明年1月登陆印度市场
- 最新消息|许家印称“不许躺平”后 恒大各地项目陆续集中交付
- 硬件|概伦电子登陆科创板 成国产EDA第一股
- 着陆|这一年 这些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令人难忘
- 数字化|成功登陆元宇宙,悦鲜活科技感拉满
- IT|中国自研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1003架机总装下架
- 华为|华为重磅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