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设施|全民健身先要解决“去何处健身”

日前 ,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 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 ,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
全民健身既是国家战略 , 又是体育产业的构成基础 ,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正因如此 , 全民健身在政策层面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 1995年首部《体育法》通过 , 同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后又有一系列体育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 。 本次《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为今后5年全民健身制定了阶段性计划 , 也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升级与优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
全民健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 涉及软、硬件等各方面 , 如智能化管理、整体性运用、集约化运行等 , 但一个关键问题是“去何处健身” , 若没有最基本的运动场所作为保障 , 健身与运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 广场舞经常出现的“场地之争”“是非之论” , 表面上看是一个公共道德问题 , 根本上还是体育产业发展滞后 , 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 。 目前 , 很多城市存在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状况 , 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造成限制 , 尤其像篮球、足球、网球这样需要专门的较大的场地运动项目更无法开展 。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底 , 全国体育场地354.44万个 , 体育场地面积29.17亿平方米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 。 尽管近年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大幅提升 , 但与现实需求相比还有很大不足 , 同发达国家的水平也有一定差距 。
一方面是体育场馆总量不足 , 另一方面则是结构不优和运行不畅 , 甚至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 , 比如一些地方破损的体育器材得不到及时维修 , 设施选址也存在不少问题 。 一些地方的体育场所距离居民居住区太远 , 中途耗费时间太长 , 很不方便 , 如果收费较高 , 就会极大影响使用效率 , 导致资源浪费 。 同时 , 学校体育设施受管理较难等因素的影响 , 对社会开放度不够 , 有效利用率也偏低 , 形成了事实上的闲置 。 在此情况下 , 以社区为核心的“健身圈”的建立和完善 , 则成为助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
【体育设施|全民健身先要解决“去何处健身”】全民健身的重心在基层 , 因而以社区为细胞优化完善体育设施设备 , 在一定意义上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 。 让公共体育产品、准公共体育产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需求 , 离不开思维的创新与创造 。 事实上 ,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并非一定要大拆大建 , 而是可以与新建、改建有机结合 , 比如支持利用闲置厂房、仓库、建筑屋顶等区域建设体育健身设施 , 在公园、绿地、沿江、乡村等区域建设更多体育设施 。 显然 , 社区15分钟健身圈是推行全民健身的关键 , 如果公众出门就能运动 , 健身方便快捷 , 全民健身就容易做到全民参与 , 群众健身运动发展会更有质量 。 唐 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