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 , 河南巩义市米河镇发生水灾 , 当地基站受损 , 地面手机通信信号消失 , 成为“信息孤岛” 。 经国家应急管理部统筹调度 , 一架翼龙无人机即刻从贵州起飞 , 历时4.5个小时 , 跨越5省 , 飞行1200公里后抵达受灾地上空 , 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空中应急通信系统第一次投入实战 , 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 , 为当地第一时间抢险救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
文章图片
▲抗洪抢险时期 , 受灾地群众收到的短信截图
成都力量 , 千里驰援 。 这架无人机的制造单位和这套应急通信系统的研发机构均来自成都 。 自2018年落地成都并融入本地产业生态圈以来 , 上述应急通信系统的研发者——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频频发力 , 通过5G与若干垂直细分领域融合 , 面向教育、医疗、农业、无人机等行业开辟了多个“5G+”新赛道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苏郁博士对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介绍 , 距离现在办公区两公里外 , 新的办公大楼正在修建中 , 预计2023年将整体迁入 , 能够容纳4000人办公 , 届时将成为中国移动在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研究基地 。
驰援河南期间
空中基站累计接入用户5953个 , 产生流量1.14GB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位于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内 , 它既是研究院 , 也坚持市场化思维采取公司化运营 。 在“5G+”理念的驱动下 , 自2018年9月落地以来 , 许多在业内叫得响的新技术产品从这里诞生 , 奔向不同的应用场景 。
文章图片
▲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效果图
“救援期间 , 空中基站累计接入用户5953个 , 产生流量1.14GB , 单次最大接入用户648个 , 短信提醒发送有效号码2704个 , 持续恢复通信6个小时 。 ”这组数据是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开发的应急通讯系统上月在河南参与抗洪救灾时产生的“流量” 。
“我们不生产飞机这个硬件设备 , 主要做系统研发和平台搭建 。 ”谈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的业务定位 , 苏郁一语中的 。 他进一步介绍 , “平台卡位+系统集成+共建生态”这三个维度是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的运营策略 。
苏郁向红星新闻采访人员详细介绍了搭载在翼龙无人机上的应急通信系统 。 “当特殊地理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时 , 断电、断路情况突发多发 , 加之通信中断 , 灾区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 能否利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搭载无线移动通信基站 , 构成空中应急通信系统 , 在断电、断路、断网等极端条件下及时保障灾区正常通信?这成为我们研发这套系统的初衷 。 ”苏郁话锋一转 , “然而 , 依靠5G技术 , 以固定翼无人机作为应急通信平台 , 在国内外还没有人做过 , 没有经验可借鉴 。 ”
业内没有技术研发和实践先例 , 对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而言 , 抢占这条新赛道能够迅速填补行业空白 。 2018年12月 , 搭建空中应急通信系统的翼龙无人机第一次成功试飞 。 “前期在全国多地进行了试飞和系统测试 , 这次成功帮助省外受灾群众实现通信畅通 , 开辟了应急救灾的‘新模式’ 。 ”苏郁说 , 在2018年9月落地成都后 , 当年 , 研究院便加强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中的相关企业合作 , 最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应急通信系统 。
在“5G+无人机”领域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还开辟出一些垂直性明显的赛道 。 苏郁分析 , 在无人机行业内 , 无论是大型无人机还是小型无人机 , 目前业内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数据控制链之痛” 。 “现在 , 每一家厂家都用自己的无线电、数据链去控制飞机 , 比如 , 某个品牌的无人机 , 超越遥控高度和遥控距离 , 遥控器信号就控制不了 。 本质上讲 , 全国很多无人机厂商的控制信号不互通 , 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 导致成千上百的厂家只能控制自己的飞机 , 于是 , 他们的飞机飞不高也飞不远 。 ”
“摆在行业内公认的技术难点鲜有人去打破 , 在这个新赛道上 , 我们希望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人 。 ”苏郁介绍 , 考虑到5G有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 , 用5G的无线电信号能够做“无人机的通信数据控制链” , 换句话说 , 利用5G信号能够提供一个所有无人机厂家通用的控制数据链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研发了无人机管理控制平台 ,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远程控制飞机 。“传统的模式 , 人要控制无人机 , 必须随飞机去野外 , 这期间不论是操作遥控器还是地面控制站 , 工作人员必须在室外作业;用我们的5G平台 , 在室内通过电脑移动鼠标就能控制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 不仅能提高效率 , 还不受地理范围限制 。
多点布局新赛道
“5G+”医疗、农业、教育、文旅等场景相继搭建
不仅是“5G+无人机”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还面向教育、医疗、农业、文旅等领域搭建了相应的技术应用场景 。 “5G的核心在于和传统行业相融合 , 赋能传统行业 , 进而改变传统行业既有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模式 , 从而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 , 最终找到发展新动能 。 ”苏郁说 。
自成立以来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将科研力量进行了划分 , 投入到每个精确的新赛道中去 。 比如 , 该研究院设立了研发一部、研发二部、教育产品中心、医疗产品中心 , 文旅商贸商品中心 , 每个部门都聚集了专业科研力量冲刺相应的新技术赛道 , 不同部门之间针对同一项目形成了统筹协调机制 。 “我们主打‘应用’ , 产品一定要接地气 , 要卖得出去 , 要对市场有用 。 ”苏郁说 。
在市场力量的趋势下 ,“5G+医疗”、“5G+农业”、“5G+教育”、“5G+文旅”等场景相继搭建 , 一系列具有产业前景的新赛道正在形成 。
例如 , 在“5G+农业”领域 , 新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养猪模式 。 苏郁解释说 , 在传统的养猪场中安装5G网络 , 联通后台的云平台 , 养猪场可以每天实时把猪的生理指标、营养指标等参数传到后台 , 通过后台分析可以对猪饲料进行精准配比 , 定期对猪进行远程会诊 。 同时 , 还可以实现无人化的猪只清点 , 配合后台AI算法 , 建设无人化养猪场 。 当然 , 在此过程中会利用一些物联网设备 , 整体构建一个5G生态 。 养猪场上有摄像轨道 , 安装了高速摄像机实时扫描猪的背标 , 高速摄像机抓取猪的信息并传回后台 , 这样能够分析每头猪究竟会长多大 。
凭借在“5G+医疗”新赛道上的创新场景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成为国家发改委医疗新基建项目的牵头单位 , 这个项目整合了全国16个省份的31家核心医疗机构 , 利用5G技术联合打造远程系统、智慧医院、应急救援、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新场景 。 如今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携手医疗器械设备商研发的5G医疗救护车已经销往全国多个城市 。
文章图片
▲5G救护车
“传统的救护车 , 医护人员把患者送到医院才能获得治疗 , 一旦路上堵车就会延误治疗时间甚至危机患者生命 。 5G医疗救护车是什么样的形态?我们把传统救护车进行改造 , 搭载了一些5G技术设备 ,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之同医疗设备厂商的产品接口打通 , 让患者实现‘上车即入院’ 。 患者上车后 , 通过5G网络大带宽、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 , 患者的生理指标能够实时传递到目的地医院 , 后方医疗团队就可以指导随车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 这在3G和4G时代根本没法做到 。 ”在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一楼的产品展示区 , 该院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介绍 , 目前5G医疗救护车累计销售1000余台 。
为何选址成都?
“成都是科创资源和人才聚集度很高的城市”
有一个时间背景值得关注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于2018年落地成都 , 这也是中国移动在全国布局的三大研究院之一 , 另外两个研究院分别选址雄安新区和上海 。 落地后不久的2019年 , 中国正式迎来了5G元年 。
“我们院拥有1100名科研人员 , 四川籍人才占比最大 。 ”苏郁向采访人员透露了中国移动选址成都背后的“秘密” 。 “实际上 , 中国移动和四川省有战略合作协议 , 恰逢中国移动准备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 , 成都是科创资源和人才聚集度很高的城市 , 于是选择在成都布局 , 2018年5月我们就成立了筹备组 。 ”据他介绍 , 项目落地以来在场地、政策等层面得到了成都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 。
文章图片
▲AI创新中心
目前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正在和成都相关部门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 建成后将为成都电子信息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产品测试服务 。 “这主要是利用研究院内部的技术平台和科创资源为成都当地企业提供公共检测服务 , 在此过程中 , 研究院和本地企业之间会发生很多‘技术碰撞’ , 擦出‘智慧火花’ , 催生潜在的合作机会 , 这样能够带动当地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 , 搅活地方产业生态 。 ”苏郁直言 , 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强弱携手 ,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就是力争搞活当地产业 , 在新技术赛道中研发出更好的产品 , 把“成都造”的品牌传遍全国 , 和成都互利共赢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叶燕 实习采访人员 宋嘉问
编辑 谭王雨
【控制|探索成都新赛道⑨|翼龙无人机驰援河南背后,这家研究院开辟多个“5G+”新赛道】(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华能|全球首座!华能百兆瓦级分散控制储能电站投运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处理器|AYANEO NEXT 掌机预热:拥有更好手感,探索掌机形体之美
- 月球|【年终报道?2021留声机】筑梦太空 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越迈越稳健
- 短片|马蜂窝推出《你咋不上天呢?》,每一次探索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 控股|共同探索未来出行新方式 吉利控股与Waymo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