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别再打扰“韦神”们了

北大助理教授韦东奕 , 网称“韦神” 。 自他手提馒头和矿泉水瓶的采访视频走红网络之后 , 网上网下 , 颇为热闹 。 我原本不想凑热闹 , 但有人对这种“热闹”大为赞赏 , 说什么“追捧科学家总比追捧演艺明星好得多……”我不免心生忧虑 , 不得不说道说道 。
说“追捧科学家是好事” , 乍听起来 , 这话也对 , 但仔细一想 , 总觉得这种说法忽略了科学家与演艺明星的本质区别 。 演艺明星需要高曝光度以维持热度;但科学家恰恰相反 , 他们需要的是可供思考的安静书桌和不被外界打扰的实验室 。 走马灯似的采访、应接不暇的闪光灯并非他们所愿 , 心中的学术理想早已把他们照亮 。 过度的关注、频繁的媒体曝光给他们带来的不是鼓励、不是鞭策 , 更多的恐怕是打扰 , 是添乱 。 正如王选院士所言:“如果科学家经常上电视 , 那科学生命就结束了 。 ”
当然 , 也不是说舆论就不可以关注科学家 。 但这里确实有个关注什么 , 怎么关注的问题 。 舆论可以关注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那种执著 , 关注他们甘于寂寞的“扫地僧”精神 , 但不应对他们的外表身材、穿着打扮说长道短、指指戳戳 , 甚至用那种看待演艺明星的眼光去打量科学奇才 。 面对各个领域有特殊才华的人才 , 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强大包容度的“容器” 。 无论是“天才”还是“奇才” , 甚至是“怪才” , 舆论应有的态度 , 不是大呼小叫、大惊小怪 , 更不是自以为是地指指点点 , 妄加评说 , 而是多一份包容、多一些雅量 , 给他们足够的空间释放其天赋能量 。
其实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 对于科学家来说 , 做研究、出成果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 精神世界足够富有 , 物质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 刘先林院士光脚穿布鞋赶高铁 , 李小文院士爱穿“土得掉渣”的布衣 , 韦东奕喜欢用矿泉水瓶接水 , 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 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的学者身份就放大这些所谓“异于常人”的生活侧面 。
【科学|别再打扰“韦神”们了】“韦神”们的前沿研究 , 我们看不懂也无妨 , 但请不要因此将镜头转向人家的私生活 , 更不必“标签化”他们 。 对科学家来说 , 尤其对像“韦神”这类青年学者来说 , 舆论过分的关注绝不是什么好事 。 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靠舆论的关注 , 而是靠科学家们在安静中的默默耕耘 。 将“韦神”们奉为“新偶像” , 初衷或许不错 , 但万事都讲求一个度 , 热闹过后 , 舆论还是要尽快回归正常 。 对“韦神”们要少一些打扰 , 更少一些起哄 , 全社会要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科学家们潜心科研的环境 , 让更多的“韦神”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 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 , 没有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 这或许是“粉丝”对“偶像”最好的呵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