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珠江到黄河,艾米管田助力黄河口大米续写“金扁担”的故事

2021年6月4日 , 艾米人工智能农业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践行者、“金扁担”畅想的积极探索者 , 登上了《广州日报》重磅推出的特刊 。
自2014年成立以来 , 艾米八年磨一剑 , 始终坚守“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初心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 , 以“生态+科技”双核驱动 。 艾米农业新青年团队从广州出发 , 走向祖国大江南北 , 奔赴各个田间地头 , 在珠江、长江、黄河、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流域 , 以科技驱动中国田 , 以品牌重塑中国粮 。
“十四五”已开局 , 立足新征程 , 艾米加快“数字管田”体系在全国优质水稻产区的建设部署 。 在黄河三角洲、环渤海地带 , 艾米管田业务已全面铺开 , 通过数字化科学管理水稻种植 , 打造“黄河口大米”民族品牌 , 帮助农民增收 , 让黄河口大米续写“金扁担”的故事 。
附报道内容
“金扁担”挑起幸福好日子
“面朝黄土背朝天” , 这是过去农民种地的真实写照 。 而有了农业现代化这个“金扁担”后 , 土地有望变“聪明” , 农民种地也会更加轻松 。 在广州 , 一位“80后”现代农业人正在尝试把“金扁担”的畅想变成现实 , 在一片生态智能稻田里 , 作物从耕到收几乎不用人工管理 , 田间的传感器代替农民给水稻做体检 , 农田科学家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数据掌握稻田的情况 , 远程“排兵布阵” 。
数字农田、植物工厂、5G丝苗米精准种植项目、“空中”草莓园……近年来 , 广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 出台多项扶持措施 , 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 。 如今 , 广州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数量都位居全省第一 。 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现代农业项目 , 在探索打造“金扁担”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 , 铺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

广州|从珠江到黄河,艾米管田助力黄河口大米续写“金扁担”的故事
文章图片

无人机巡田
广州故事
几场阵雨过后 , 广州从化区街口街的风云岭下 , 1000亩过了膝盖的水稻争先往上蹿 。 再过一阵子 , 上造的水稻收割完 , 收割机将秸秆粉碎后埋在泥土里 , 待下造水稻插秧时就是最好的肥料 , 如此循环 , 以稻养稻;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赤眼蜂 , 蜂卵寄生在害虫的卵里 , 吸收了虫卵的营养 , 害虫就无法孵化 , 以虫治虫……在这片稻田里 , 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已经形成 , 并实现了“零化学肥料”“零化学农药”“零除草剂” 。
更令人惊讶的是 , 上千亩的土地里却鲜有农民的身影 。 奥秘就在于矗立在田间地头的一个个传感器 , 它们能够实时监测稻田的大气湿度、光照、雨量、蒸发量以及土壤温湿度、土壤电导率等数据 , 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经5G网络传输到终端 , 之后经云计算处理和大数据分析 , 一份稻田的“体检报告”就生成了 。 农田科学家坐在办公室就能实时掌握稻田的情况 , 照料稻田 。

广州|从珠江到黄河,艾米管田助力黄河口大米续写“金扁担”的故事
文章图片

无人机插秧
将人工智能引入农田
未来一人就可管理两万亩农场
这片神奇的生态农田不仅大大改变了普通人对农业的印象 , 还作为5G智能农业的代表屡次登上国际数字农业的舞台进行展示 。 而回忆起几年前刚起步时的情景 , 农田的主人、广州艾米农业创始人唐飞感慨万千 。

广州|从珠江到黄河,艾米管田助力黄河口大米续写“金扁担”的故事
文章图片

艾米全景
2014年 , 唐飞34岁 , 从房地产行业跨界从农 , 种植生态大米 。 最初 , 唐飞找了一些当地的农民合作 , 农民对他说:“你们读书人这样肯定种不出来”;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引进农田时 , 团队对他说:“我们不是名牌大学毕业 , 做不了人工智能” 。 但唐飞一直没有放弃 , 他一趟又一趟往农业大学跑 , 一次又一次敲开了农业专家、人工智能专家的大门 , 在田间拍下一张又一张水稻、昆虫的照片积累数据……
如今 , 唐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农人 , 他的想法也不止于种出好的大米 , 还希望改变整个传统农业的面貌 。 乘着近年从化区建设稻香小镇的东风 , 唐飞正在以小镇为平台建设艾米研究院、艾米观光工厂、人工智能农业学院以及院士工作站 , 吸引一批人工智能农业的企业和人才进驻 , 打造成“农智谷” 。 一边连接大大小小的农业企业 , 另一边连接全省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农业专家 , 让水稻种植业可以像工业一样形成集聚效应 , 做成产业园 。
雨后的稻子长势正猛 , 千亩稻田几乎望不到边 。 站在这生机勃勃的田间 , 采访人员问唐飞怎么理解现代农业 , 他回答说:“我认为未来的农场是无人化的农场 , 所有的农田都将成为数字的底座 , 各种各样的农机设备连接进这个底座 , 未来的农民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两万亩土地 。 ”
唐飞的故事是广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 如今在广州的一些农村地区 , 春耕时节 , 一辆辆农用机械跑进田间开耕;整个种植期间 , 无人机浇水 , 无人机施肥 , 很少看见一群农民弯腰劳作的模样;到了收获的季节 , 农机再次开进田里……机器逐步取代农民的双手 , 改变了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画面 。 一幅幅机械化、无人化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在广州徐徐铺开 。

广州|从珠江到黄河,艾米管田助力黄河口大米续写“金扁担”的故事
文章图片

唐飞
广州现代农业气氛浓厚
吸引优质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
火车跑得快 , 全靠车头带 。 广州注重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十三五”期间 , 广州聚焦富民兴村 , 推动数字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壮大 , 延伸拓展农业全产业链 , 吸引优质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 , 总投资1331亿元的134个农业及相关产业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成投产 。 截至目前 , 广州共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上市农业龙头企业13家 , 数量位居广东第一 。 目前 , 广州拥有1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 数量同样是广东第一 。 此外 , 广州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9家 , 省级示范社25家 。
这些成绩离不开广州对“金扁担”的重视 。 近年来 , 广州不断出台扶持措施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如2020年印发了《2017-2020年广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奖励实施方案》 。 此外 , 各个区还制定了具有区域特性的现代农业扶持措施 , 比如 , 今年黄埔区印发了《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办法》 , 最高奖补达1亿元 。
数字时代 , 科技赋能农业 。 广州注重以高新科技引领农业创新发展 , 先后引进了13个院士团队助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 近年 , 广州实施“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 , 组建347个专家团队、2345名专业技术人员助力乡村振兴 , 取得了252项科技下乡成果 。 此外 , 广州还先后选派了1000余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于“三农”一线 。
目前 , 一大批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农业项目先后在穗落户 。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 养殖水生态治理技术获得全省第一个广东省科技发明(农业类)一等奖 , 增城成功落地业界首个5G丝苗米精准种植项目 。 此外 , 2020年 , 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携手广州在黄埔长洲岛共同启动了隆平院士港项目 , 如今岛上的“隆平田”即将迎来丰收 , 这片生机勃勃的稻田不仅饱含着对袁老的深切缅怀 , 也蕴藏着广州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科技“黄埔军校”的殷殷希望 。

广州|从珠江到黄河,艾米管田助力黄河口大米续写“金扁担”的故事
文章图片

艾米全景
专家新读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室首席科学家黄庆:
生产优质农产品是现代农业的最终目的
现代农业有七个特征——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农田管理方式科学化、信息化水平高、从业人员素质高、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 唐飞的生态智能农田就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典型案例 。
其中 , 现代农业的基础特征是机械化水平高 , 其他一切的现代化手段都需要机械化执行 。 就水稻来说 , 机械化分布在耕作、种植和收获等过程中 。 实际上 , 目前在国内 , 土地耕作和粮食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 , 唯有种植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 。
例如 , 如果用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 , 一个农民一日可以插5~8分地 , 采用改进后的抛秧方式一日可以抛3亩地 , 最新的高速度抛秧机一小时就可以抛4~5亩地 。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 种植机械化的技术有了 , 但是农业没有规模化发展 , 对机械化就没有强烈的需求 , 因此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
在发展现代农业上 , 广东首先要加快耕地流转 , 让农业企业化 , 扶持大量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企业成长起来 , 提升现代农业的需求;第二要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程度 , 不仅是在水稻种植方面 , 而是在农牧渔各方面都应该提高机械化的程度;第三是政府、企业等要加强合作 , 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 例如在田间设置传感设备 , 这些设备可以将水稻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数字化 , 通过数据实时掌握水稻的生长状态 , 节省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广州|从珠江到黄河,艾米管田助力黄河口大米续写“金扁担”的故事】生产优质的农产品是现代农业的最终目的 , 消费者才是整个农业产业链需求的终端 , 利用现代手段生产出高产、安全的农产品 , 同时还要实现品牌化 , 用市场价格反映它的价值 , 让消费者对这些高质的农产品产生需求 , 这样才能最终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