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专访德联资本樊雪松:智能制造风口下,关注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

每经采访人员:李蕾 每经编辑:吴永久
智能制造行业有多火?5月初 , 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宏景智驾宣布顺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当月月底 , 轻型工业机器人企业珞石机器人宣布完成2亿元C+轮融资;而就在短短半个月之后 , 智能农田作业机器人中科原动力也公布了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的消息 。 接二连三的融资消息 , 侧面体现了资本对这个赛道居高不下的热情 。 而在这三个融资案例的背后 , 都站着同一家机构和同一个投资人 , 那就是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樊雪松 。
【风口|专访德联资本樊雪松:智能制造风口下,关注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2011年成立的德联资本是一家以科技投资为主导、坚持技术驱动型投资的VC机构 , 多年来深耕To B领域 , 锁定硬科技、前沿科技和创新医疗三大赛道 , 在半导体、智能汽车、AI、云原生、Biotech、第三代治疗技术等细分领域进行布局 。 从公司创立便加入的樊雪松长期聚焦于智能驾驶、高端制造、军民融合等硬科技领域投资 , 投出了中航智、珞石机器人、天瞳威视、宏景智驾、中科原动力等大量优秀企业 。
近日 , 樊雪松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的专访 , 分享了德联资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逻辑 , 对“国产替代”趋势的看法与布局 , 以及智能汽车大潮下的投资机会等 。

风口|专访德联资本樊雪松:智能制造风口下,关注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
文章图片

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樊雪松(受访者供图)
关注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
当前 ,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新发展阶段 。 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 到今年已经进入第二个五年了 。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 从发展路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划 , 对于这个庞大的产业来说更是重大利好 。
在樊雪松看来 , “智能制造”这个概念所指的领域非常广泛 , 从航空航天到特殊的工业装备场景 , 再到整个汽车的这些高端核心件 , 甚至半导体都涵盖其中 。 “这里面产业非常多、行业分得也很细 。 国家对于相关投资的鼓励是全产业、全方位的 , 很难每个点都同等、深入地照顾到 。 而VC们由于自身体量有限 , 面向的领域会更加具体、细分 , 能在企业微观层面有更多感知 , 对产业节奏的理解可能也会更深一些 , 这里面就蕴含了很多机会 。 ”
德联资本的研究团队将制造业分成传统制造和智能制造两个方向 , 而后者更多的还是为传统制造赋能 。 樊雪松进一步解释道 , 传统的制造业发展了几百年 , 主要的变化还是局限在工具和劳动方式上 。 而智能制造更强调的是通过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算法 , 借助一些特殊的产品形式融入传统产业当中、为这些产业赋能提升效率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德联资本更关注、追踪可以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 , 并通过这些核心技术的提升来带动整个产业效率的提升 。 沿着这个思路 , 德联在多个方向上都进行了布局 , 例如工业制造、近年来大火的新能源车、半导体等领域 。
“国产替代”的趋势是确定的 , 带来大量投资机会
从简历上来看 , 樊雪松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 。 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 , 研究生阶段又获得了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双硕士学位 。 加入德联资本之前 , 他曾在航天五院工作了6年 , 担任卫星环境试验室和卫星空间环境试验负责人 。
科班出身、喜欢做深度研究 , 再加上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 让樊雪松对于智能制造这个赛道天然有着比其他半路出家的投资人深刻的理解与洞察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早年他和团队就看到了这个赛道里“国产替代”的趋势与机会 , 并开始进行布局 。
他坦言 , 国产替代的情况一直都存在 , 但之前大家往往在比较中低端的产业、基于成本的考虑才这样做 。 而近年来 , 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 , 国产替代不仅在很多高端产业发生 , 并且这个趋势是非常确定的 。
综观德联资本投资的项目 , “国产替代”相关的可以占到60%~70% 。 樊雪松表示 , 德联投资的是转折性的机会 , 通常分为两类:第一是之前行业里完全没有的、原创性的创新 , 第二则是国外已经验证过的成熟模式、国产替代就行 , “我们更多的还是投资后者 , 用国产替代解决工业里面最急迫的一些需求 。 ”
以芯片为例 , 5~10年前就开始有从国外回来的创业公司开始自己做芯片 , 但即便其产品性能比国外的还要好 , 国内的客户也不敢用 。 樊雪松解释 , 主要原因在于“大家需要的是整个产业层面的支持” 。 因为一款国产芯片需要客户的整个测试团队来配合 , 时间周期通常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 , 不论资金还是时间上成本都过高 。 但近年来很多大型主机厂甚至会主动找到芯片公司 , 表示愿意测试其产品 , 有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
“倒不是说在技术上国内一定不行 , 而是产品做出来之后会有一个暴露问题的时间段 , 而这个阶段就需要主机厂来进行配合 , 国外的芯片企业也走过这样的路 。 现在出于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的考虑 , 很多大型企业也愿意这样做 , 所以国产替代的理念也反过来加快了产品应用的进度、缩短了周期 。 ”
智能汽车大潮下的投资机会
近一两年来由于智能汽车浪潮的兴起 , 涌现出大量投资机会 , 樊雪松也带领团队先后投资了天瞳威视、宏景智驾、英创汇智、中科原动力等多家优秀企业 。
在他看来 , 传统车是一种硬件定义的汽车 , 车上每增加一个功能都要通过硬件定义 , 比如增加一个雨刷功能 , 就要加一个控制器硬件和雨刷硬件;上一种功能 , 加个ECU , 这都是传统车的定义 。 而到了现在 , 车逐渐开始由软件来定义 , “类似于手机的智能终端 , 软件的提升会定义车的客户体验和能力 。 ”
在这种情况下 , 汽车产业生态就被重构了 。 各家厂商走上了各异的发展道路 , 不同类型的创业公司也开始出现 。 有一些是走的是纯颠覆性、难度最大、时间成本最高的路线 , 另一种是整车厂思路、循序渐进地发展 , 还有的则是从小场景切入、成功之后就占领整个场景的打法 。 在这其中 , 德联资本选择了投资最后一类企业 。
以其被投企业中科原动力为例 , 该公司的定位是运用农田作业机器人的自主研发、服务 , 运用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技术赋能农机 , 让后者拥有全昼夜、精准化、无人化的作业能力 。 樊雪松分析 , 中国的农业市场规模巨大 , 但农机自动化和无人化的需求也是非常直接、刚性的 , 中科原动力选择这个小场景 , 也是打开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
而面对庞大的智能汽车行业 , 樊雪松在进行投资时也有一套独到的方法论 。 首先 , 创始人方面他会选择汽车行业里的资深高管或专家 , “因为汽车产业链是非常庞杂且封闭的 , 所以这些资深人士对这个产业的创业具有天然优势” 。 第二 , 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 在大趋势下做出合理的商业选择 。 第三 , 有合理的商业切入点 , 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渠道、人脉 , 能真正敲开行业的门 。 最后 , 产品要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
“在汽车行业 , 德联资本大概也按这样一个朴素的逻辑在推进:我们在这个行业中选定一些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 , 给汽车产业赋能的技术和产品 。 同时把握节奏、循序渐进 , 商业落地先行 。 也尊重汽车产业发展规律 , 脚踏实地进行布局 。 ”樊雪松总结道 。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