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活着”究竟意味着什么?来自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的回答( 六 )


生命之树分杈繁密 , 生活在不同分支上的生物体的种类之多 , 令人震惊 。 但是 , 即便是这样丰富的多样性 , 在更重大、更基本的相似性面前也会逊色几分 。 作为化学、物理和信息机器 , 所有生物体运作的基本细节是相同的 。 比如 , 生物体都用相同的小分子ATP作为能量货币;都依赖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基本关系;都使用核糖体来制造蛋白质 。 弗朗西斯·克里克认为 , 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信息流是最根本的生命特性 , 所以 , 他把这种关系称作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 后来 , 有人指出了一些法则外的小特例 , 但克里克的核心观点依然屹立不倒 。

来自|“活着”究竟意味着什么?来自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的回答
文章图片

纪录片《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2012)剧照 。
所有生命的化学基础中的这些深刻共性 , 指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结论:如今地球上的生命只发生了一次 。 如果不同的生命形态各自独立地出现了好几次 , 并存活下来 , 那么 , 它们的后代能以如此相似的方式进行基本运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如果所有的生命都栖居于同一棵巨大的生命之树 , 那么 , 这棵大树是从什么样的种子生长出来的呢?不知何故 ,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个地方 , 无生命的化学物质从无序状态排列成有序组织 , 以使它们延续 , 自我复制 , 并最终获得最重要的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能力 。 但这个故事 , 也就是我们人类的故事 , 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呢?
地球形成于45亿多年前 , 太阳系诞生之初 。 在最初的5亿年左右 , 地球表面特别热 , 极不稳定 , 不具备让我们所知的生命出现的条件 。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可以确定是存活于35亿年前 。 这就意味着 , 生命的出现是在那几亿年中发生的 。 这个时间段非常漫长 , 并不是我们的大脑能轻易想象和理解的 , 但相对于地球上生命的历史总长 , 几亿年只是一小段时间 。
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看来 , 在现有的时间总长内 , 生命似乎根本不可能在地球上从无到有 。 所以 , 他提出生命肯定是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出现的 , 被以部分或以完整的形态送到了地球 。 但这更像是逃避 , 而非回答生命如何从微不足道的起点开始出现这一关键问题 。 今天 , 我们可以对这个故事做出一番能让人信服的描述 , 哪怕目前还无法全部得到证实 。
4
死亡是生命的必由之路
最古老的化石看起来和今天的一些细菌非常相似 。 这说明当时的生命形态可能已经相当完备 , 有被细胞膜包裹的细胞 , 有基于DNA的遗传系统 , 有基于蛋白质的新陈代谢 。
但最先出现的是什么呢?以DNA为基础的基因复制?以蛋白质为基础的新陈代谢?还是将细胞封闭起来的细胞膜?在今天的生物体中 , 这些小系统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大系统 , 并且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正常工作 。 储存在DNA中的基因只有在蛋白质酶的协助下才能自我复制 。 但是 , 蛋白质酶必须根据DNA中的信息指令来构建 。 怎么能撇开一个去谈另一个呢?还有一个事实是:基因和新陈代谢都依赖于细胞外膜把必要的化学物质聚集在细胞内 , 捕捉能量 , 并保护它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 但我们知道 , 今天的活细胞都是用基因和酶来构建它们复杂的膜的 。 基因、蛋白质和细胞膜组成关键的三位一体 , 所以很难想象其中的任何一个怎么单独出现 。 只要你拿走一个元素 , 整个系统就会迅速崩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