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渗透进人类的真实生活 。 9月22日 , 小冰公司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北京联合举行了第九代小冰年度发布会 。 这场发布会透露 , 自去年至今 , 用户通过小冰框架已经创造出1700万个虚拟人类 。 同时 ,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与自己的虚拟人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 , 甚至有26%的用户 , 把虚拟人当做某个真实人类的替身 , 倾诉心事 。
南都采访人员观察到 , 演绎、情感、多样性 , 是解锁这场发布会的关键词 。 小冰公司董事长沈向洋判断 , 多样性将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 而要让人工智能更加像人 , 需要智商与情商并重 。
真正自然的语言不是播音腔 , 是有瑕疵的
第一个关键词是“演绎” 。
AI在生产内容产品时 , 创作和演绎是不同的环节 。 比如 , AI要做一首歌 , 作词填曲是在创作 , 把这首歌唱出来就是演绎 。 对AI来说 , 一般认为创作是技术含金量最高的部分 , 不过 , 小冰公司产品总监胡晓光表示 , 其实最容易出现瓶颈的是演绎 。
他解释 , 一个人工智能歌手 , 最开始只是学习人类的歌声本身 , 把歌曲准确地唱出来;而现在 , 已经进化到学习人类唱歌的过程 , 有了歌声和情绪的融合 。 “人工智能歌手正向着人类歌手无限逼近 。 ”
为方便理解 , 发布会上 , 人工智能歌手“陌笙”挑战演唱了三个音调的《大鱼》 。 据介绍 , 陌笙的声调不是简单地调高 , 而是寻找最合适该音调的演绎方式 , 重新进行演绎 。
如何能让人工智能“更像人”?沈向洋提到 , 他们在研究中很惊讶地发现 , 真正自然的语言其实是有瑕疵的 , 而不是百分百发音标准、像主持人那样的声音 。
“人和人工智能的交互中 , 自然舒适才是最重要的 。 ”沈向洋说 , 基于这样的认识 , 小冰框架创造出的人工智能 , 可以有不同声音、不同感情、不同情绪 。 比如 , 有一张图片显示的是一只正在输液的手 , 正确的人工智能会识别说“这是一只手” , 但小冰会看到这个人可能受伤了 , 进一步提问“伤的严重吗” 。 在这样的引导下 , 人类才愿意继续与人工智能交流下去 。
“有瑕疵”的人工智能不再是始终彬彬有礼的助理 , 也会怼人 。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举例道 , 当人工智能听不懂人类说的话或者无法完成任务时 , 助理型人工智能会回答“对不起 , 我好像不明白” , 而一个性格有缺陷的人工智能会问“你问这么多干嘛 , 你作业写完了吗?”结果是 , 后者的交互量更大 , 朋友更多 。
1700万个虚拟人中 , 26%是真实人类的“替身”
第二个关键词是“情感” 。 南都采访人员观察到 , 这场发布会上 , 多位演讲者均强调了情感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
推荐阅读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
- 虚拟数字|虚拟数字人应用 加速产业渗透
- 虚拟世界|周鸿祎:元宇宙最大的风险是数字安全
- Waymo|PayPal CEO:积极在日本展开收购,开拓支付市场;网易入股虚拟数字研发商世悦星承 | 思维独角兽
- 设计|虚拟世界里的仓颉,竟是我自己?
- 直播|演示视频创作软件《万兴鹿演》新增“虚拟形象录制”
- 虚拟|半月谈丨元宇宙的未来,是美好还是陷阱?
- 银行|虚拟数字人,链接元宇宙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