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惯导专家谢天怀:深耕惯性技术近40年,为空间飞行器导航( 三 )


“工程意识”也是在陆老的教导下 , 慢慢培养起来的 。 谢天怀告诉采访人员 , 本科学的都是书本上的内容 , 参与工程研发还处在空白期 。 到了研究所之后 , 他才明白 , 科学院是搞科学研究的 , 航天所是搞工程设计的 。 书本上学的东西要去实践 , 要结合实际 , 才能做出好用的东西来 。
航天工程是个大系统 , 具备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尤为重要 。
谢天怀举了个例子:好比你只关注一个单机部件 , 因为容易受限于部件本身 , 没有全局思维 , 导致你后来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 不知道总体要求是什么 。 所以要从顶层结构上系统全面地去看待问题 。
谢天怀对数据极其敏感 , 一些重要的数字 , 过目不忘地记在了脑子里 , 很多年前的实验数据 , 他都记得特别清楚 。
谢天怀告诉采访人员 , 这种“数据意识”的积累也是从陆老身上学到的 。 “别人叫什么名字 , 我一般说不上来 , 但说个什么数据 , 那我绝对记得清楚 。 多少年了 , 我从来不用笔去记 , 都记在脑子里 , 这也是不断积累和不断总结的过程 。 ”
面对质疑 攻克工程技术难关
但凡空间飞行器 , 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和轨道制导 , 都要依靠惯导 。 谢天怀在该技术领域已经深耕了近40年 。

大学|惯导专家谢天怀:深耕惯性技术近40年,为空间飞行器导航
文章图片

工作中的谢天怀 。 受访者供图
谢天怀解释道 , 陀螺技术至今走过了近170年的历史 。 惯性导航系统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 , 分为平台式和捷联式两个类别 , 后来又出现了融合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式惯导 。
“惯性导航就是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提供的测量数据 , 确定所在运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的过程 。 ”谢天怀说 , 惯导技术的主要特征就是“自主” , 它可以不依赖任何外界信息 , 自主测量载体的运动参数来解决导航精度问题 , 从而避免来自外界的一些信息干扰 。
国内激光陀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 当时有一些院校和科研院所投入到激光陀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样机研制工作中 。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 在经历一系列起伏和波折后终于有了突破 。 也就是这次突破 , 让谢天怀踏上了钻研激光惯导的这条路 。
“这对我来说完全是一条全新的道路 。 机电式陀螺和光学式陀螺的基础原理完全不一样 , 我从读书到后来参加工作 , 都是研究机电式陀螺 , 突然一下变成激光式陀螺 , 这就是全新的挑战 。 ”谢天怀说 , 团队从最初十几个人到五十多个人 , 再到五百多人 , 建队伍、找厂房、装设备 , 一路下来耗费了不少心力 , 也缺少经费的支持 。 “因为我们当时是企业的自主行为 , 是项目负责制 , 全部权力都在你手上 , 没有经费支持 , 后来就去贷款 , 做了五六年 , 我贷了一个多亿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