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领导的团队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他们利用天然细菌从废水有机物中提取电子 , 产生了可观的电流 , 这一成果于当地时间9月16日刊登在《科学》杂志中 。 UCLA教授Yu Huang说:“用废水中发现的细菌构筑能源回收系统 , 为环境可持续性注入了新活力 。 细菌可通过分解有害化合物净化地下水 。 现在 , 我们借鉴这一过程 , 建立了一套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方法 。 ”
本文图片
搭载了银纳米粒子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
【微生物|银与细菌“携手”,微生物燃料电池效率倍增】在新研究中 , Huang关注了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细菌 。 希瓦氏菌拥有突出的发电能力 , 常常被广泛关注 , 可以在土壤、废水和海水等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 , 并且不会挑剔氧气水平 。 希瓦氏菌能够自然地将有机废物分解成小分子 , 并在代谢过程中产出副产品——电子 。 当细菌在电极上形成细菌薄膜时 , 可以捕获部分电子 , 形成微生物燃料电池 。 然而 , 此前由希瓦氏菌驱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从未形成足够的电流 , 因而不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研究人员在一种石墨烯氧化物电极上添加了银纳米粒子 。 纳米粒子释放出银离子 , 细菌代谢过程产生的电子将其还原为纳米银粒子 , 然后整合到细胞中 。 纳米银粒子在进入细菌内部后 , 会像微观传输线一般 , 捕获更多由细菌产生的电子 。 UCLA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Xiangfeng?Duan说:“纳米银粒子就像一条专属电子的快车道 , 加快了提取电子的速率 , 并提高了捕获电子的数量 。 ”
随着电子传输效率的提高 , 注入了纳米银粒子的希瓦氏菌菌膜能够将超过80%的代谢电子输出到外部电路 , 产生0.66毫瓦/平方厘米的功率——这几乎是目前最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的两倍左右 。 研究人员表示 , 随着电流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 , 基于希瓦氏菌-银杂交的燃料电池有望具备实用价值 。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科学》
期刊编号:0036-8075
原文链接:https://phys.org/news/2021-09-infuse-bacteria-silver-power-efficiency.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 ,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 , 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 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微信|积极落实互联互通,微信收款码支持云闪付及银行APP支付物料落地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