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 , 搭载着3名英雄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 , 标志着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确保舱落人到
“回来的感觉非常好!”此刻 , 听到航天员从祖国大地传回的声音 , 人们倍感踏实和亲切 。
航天员回家的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 。 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卞韩城介绍 , 由于着陆场沙丘起伏落差大 , 极易遮挡视线 , 为搜索处置和运输提高了难度 。 为了以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方式迎接航天员凯旋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搜救回收大队早就织好了“天罗地网” , 练就了“搜救神兵” 。
组织技术条件建设 。 东风着陆场曾经是载人飞船返回的气象备份着陆场 , 技术基础相对薄弱 。 确定作为空间站工程阶段飞船返回着陆场后 , 着陆场先后组织了20余项技术改造 。
完成搜救方案设计 。 搜救回收大队提出了“跟踪测量立体连续、落点预报快速准确、搜索救援舱落人到”的任务目标 , 动用多套统一测控、雷达、光学等设备 , 构建了近3000公里长的再入走廊跟踪测量链;依托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全地形车等 , 吸收搜救、医学、航天器研制专家组建专业搜救力量;以通信卫星、无线宽带网络、跳频电台等为主要技术手段 , 建立了搜救信息推送系统 , 具备了引导搜救力量快速机动和搜索发现目标的能力 。
开展搜救战法推演 。 通过空中和地面的反复勘察 , 东风着陆场地形地貌条件比较好 。 搜救回收大队确定了6大类30余项可能影响搜救任务实施的关键异常情况 。 通过推演 , 形成7种常用搜救战法和指挥决策流程 , 为完成搜救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
“练兵千日 , 作战一时 。 充分的训练演练、周密的预想预判 , 确保搜救工作万无一失 。 ”着陆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姜汉民的话语掷地有声 。
安全返回“神操作”
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彭华康告诉采访人员 , 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 , 离不开科技人员的“神操作” 。
舒适返回的“姿势”很讲究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体飞控负责人杨海峰介绍 , 由于返回舱是上窄下宽的钟形设计 , 在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以后 , 返回舱会利用自身装配的发动机进行姿态调整 , 变成大底朝前的飞行状态 。 因此 , 不仅返回舱要采用舒适的返回姿势 , 航天员也要以几乎与大底平行的角度在座椅中“平躺” , 选择这样的姿势返回 , 是为了更好缓解飞船减速过程中形成的冲击 。
安全无忧的防热材料是关键 。 返回舱从400公里左右的太空轨道进入大气层后 , 会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与大气层发生摩擦 , 形成上千度的高温 。 五院结构与机构研制团队为载人飞船返回舱研制了一件“防热外套” , 虽然只有薄薄一层 , 但却是保护航天员生命的“防火墙” 。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末端|菜鸟发布2022物流科技十大趋势报告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Top10|2021最受年轻人关注的十大人物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