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神舟飞船在返回地球过程中 , 会发出信标 , 给搜救团队指出方位 。 彭华康说 , 为提高返回舱救援定位精度 , 设计师们通过不断改进技术 , 使 定位最大误差由千米级降低到百米级 , 进一步提升了搜救效率 。
还有与返回制导方式相关的亮点: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由过去的标称弹道制导更改为预测-校正双环制导 。
为何进行制导方式变革?彭华康介绍 , 空间站任务阶段 , 组合体不再像“空间实验室”时期为飞船返回变轨调相 , 神舟飞船需要适应空间站不同轨道高度和相位 , 从而返回东风着陆场 。
“标称弹道制导 , 就是要求神舟飞船沿着设定好的路线返回 , 如果神舟飞船返回过程中有偏差 , 就需要重新折回返回路线;而 预测—校正双环制导更简单直接 , 飞船不用沿着所谓的标准路线返回 , 只需一往无前地向落点飞去即可 。 ”彭华康解释 。
可以说 ,返回制导方式的变化 , 提升了返回舱弹道规划的能力 , 也提高了返回再入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
事实上 , 预测-校正双环制导不是第一次应用 。 此前 ,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已经对该指导进行了验证 。
对回收试验队而言 , 本次任务也意味着他们进入了常年战备值守的新阶段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神舟十二号飞船回收任务与发射场任务重叠 , 部分队员同时兼任发射场队员 , 面临“回收神十二、发射神十三、准备神十四”任务新常态 。 不过 , 通过统筹安排 , 各项任务实现了协调、有序、平稳进行 。
着陆场有何准备?
天上“神舟”回 , 地面搜救忙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降落在大漠深处的东风着陆场 , 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搜救队伍执行任务 。
这里地域辽阔 , 人烟稀少 。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 , 东风着陆场一直作为载人飞船气象备份着陆场 。 前文提到 , 这次搜索也是东风着陆场由备份变主场后 , 首次迎接第一批长期在轨驻留的航天员 。
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卞韩城介绍 , 在确定 作为空间站工程阶段飞船返回着陆场后 , 东风着陆场先后组织了搜索、导航、通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20余项技术改造 , 突破了预测校正再入返回航天器飞行轨道计算和落点预示技术难题 , 填补了返回着陆最后1公里弹道测量和景象拍摄空白 , 探索实践了网格化搜救战法 , 技术条件得到很大提升 , 具备了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的能力 。
为了以最高的标准 , 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方式迎接航天员 , 东风着陆场还围绕“天上怎么飞、地面怎么控、我们怎么搜”开展搜救方案设计 , 提出了 “跟踪测量立体连续、落点预报快速准确、搜索救援舱落人到”的任务目标 。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底层|上海: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前瞻研发
- IT|中国重汽:氢能源产品的核心布局和整车集成开发已经全面完成
- 合成|AI合成主播丨“十四五”期间力争突破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
- 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显神威
- 检测|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何解?工信部:补齐核心元器件等短板
- 处理器|AMD 6nm Navi 24 GPU 核心照曝光,有望搭载于 RX 6500XT/6400
- AMD|第一个6nm游戏GPU AMD Navi 24核心照首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