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现场:航天员怎么回?飞船落在哪?谁来接?( 四 )


“我们动用多套统一测控、雷达、光学等设备 , 构建了近3000公里长的再入走廊跟踪测量链;依托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全地形车等 , 吸收搜救、医学、航天器研制专家组建专业搜救力量 , 构建了专业力量为主 , 应急力量支援的航天搜救力量体系;以通信卫星、无线宽带网络、跳频电台等为主要技术手段 , 构建了搜救信息推送系统 , 具备了引导搜救力量快速机动和搜索发现目标的能力 。 ”卞韩城说 。
打开智能手机上的地图APP , 调为卫星模式 , 可以明显看到东风着陆场地形地貌相对平坦。 而着陆区以外周边地区 , 主要有戈壁、沙漠、山地、盐碱地、梭梭林地、湿地、水域等七种典型地貌 。 为此 , 东风着陆场将不同地貌与雨、雪、风、沙、尘等天气现象和白、昼不同时段结合 , 形成搜救任务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矩阵 , 确定了6大类30余项可能影响搜救任务实施的关键异常情况 。
卞韩城表示:“通过关键异常情况搜救推演 , 形成7种常用搜救战法和指挥决策流程 , 为各种情况下完成搜救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航天员出舱后 , 航天员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入返回舱进行航天员身体状况判断 , 协助航天员出舱 , 帮助航天员进行重力再适应、开展医监医保程序 。
“航天员中心在本次着陆任务中承担了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 , 以及部分在轨试/实验样本回收 , 返回舱微生物采样和气体采样相关工作 。 ” 航天员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许文龙介绍 。
据了解 , 在本次任务中 , 航天员中心共遴选了9名航天员医监医保医生参试 ,重要岗位多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着陆场回收搜救 。
许文龙说 , 经过在东风着陆场2个多月共上百次的培训演练 , 所有保障准备工作均筹备到位 , 各项技术状态和参试要素经检验验证 , 为完成本次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
就是在这样的全系统大协同下 , 航天员最终安全返回祖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