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昼 极昼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 | 邹帅
编辑 | 毛翊君
航拍全中国
在用无人机航拍之前 , 我已经是一个“爬楼党” , 喜欢到摩天大楼最高处去拍城市景观 。 那种高处的视角真的很特别 。 但后来 , 越来越多高楼不允许人再上天台拍摄 。
这时 , 我刚好接触了无人机 , 一下就爱上了它 。 它能让人看到一种别样的上帝视角 , 代替我去到很多人力难至的地方 。 以前登高拍摄 , 大部分人都是到同一个高点 , 拍出来的照片总会有一些相似 , 但无人机可以有更多拍摄点 , 照片是独一无二的 。
2016年 , 我开始再一次行走中国 , 用了两年时间去航拍每个省份特别的景色 。 到了以前走过的地方 , 无人机航拍出不同的画面 。 比如辽宁的红海滩 , 地面拍摄时看到的像是一条线 , 而航拍却可以让你看到“面” 。
文章图片
● 辽宁盘锦红海滩 。 图源讲述者
那时候我还没有辞职 , 请假也不容易 , 只能在周末节假日争分夺秒去拍 。 我的行程都是无缝衔接 , 在一个地方误了车 , 之后的行程都会受到影响 , 所以我总是提心吊胆 。 为了节省时间 , 我通常在飞机或车上睡觉 , 每个周日的深夜我才回到广州 , 直接睡在办公室 。
可能大部分飞手都遇到“炸机”(非正常坠地)的情况 , 这也是航拍最怕的事情 。 如果只是摔坏了 , 可能要花几千元维修 , 如果毁了或者砸到人 , 那就更麻烦 。 有一次我在山西悬空寺拍摄 , 只顾着看景色 , 操纵着无人机在空中倒退去选取拍摄点 , 结果猛的一下 , 机子就撞上了后面的悬崖 。
好多素材都在里面 , 我不得不去崖边找无人机 。 找了许久 , 我只找到一副残骸 , 电池也没了 。 那会儿才注意到原来那个悬崖那么高 , 万一掉下来那肯定就完了 。
当时无人机在中国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大众所知 , 所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景区 , 总有人把我当成“间谍” 。 他们看我操纵着一个飞机到处拍 , 就打给警方 , 说发现了一个可疑份子 。 我去过好多地方的派出所 , 他们把所有的卡都检查了个遍 , 有时候会跟我说 , 拍得不错 , 你可以走了 。
文章图片
● 四川乐山峨眉山 。 图源讲述者
后来照片引起关注 , 我的标签变成了中国航拍第一人 , 这个确实不敢当 , 我可能只是第一个把中国航拍完的 。
很多人用无人机拍摄 , 可能会追求飞得更高 , 拍得更全 , 突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效果 , 但我的图大部分是在不超过100米的低空拍摄的 。 我常说摄影是“做减法” , 合适的距离反而能凸显我想要的细节 , 减去一些繁琐的部分 。
我比较注重在作品里面 , 加入一些设计感 。 比如 , 广州的东西塔和小蛮腰大家都很常见 , 但是我第一次把它们拍在了一起 , 没有经过合成 。 它们隔着一道珠江 , 但中间有个隧道 , 隧道上是一层圆形玻璃 , 灯光反射到玻璃上形成影子 , 看起来就在一起了 。
文章图片
● 新疆南山草原 。 图源讲述者
“疯狂”
到目前为止 , 我已经飞了无人机五六千次 , 总的公里数超过1万公里 。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航班总里程是3000公里 , 相当于来回四次 。 而一个无人机其实单次的飞行距离只在2公里左右 , 足见我有多么疯狂 。
我是学园林设计的 , 毕业之后就在事业单位做园林规划师 , 辞职之前也是个科长 。 设计的老本行我做得还不错 , 得过一些设计的大奖 。 2014年喜欢上摄影时 , 我都32岁了 。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2007年买的 , 那时只是为了记录工程案例 , 拍得很随便 , 不追求美感 。 但我总有一个探索神州的梦想 , 小时候过年帮邻居写春联“春回神州大地” , “神州”到底是什么样 , 我脑子里总在想象 , 一直到工作很多年也没有减退 。
【无人机|从国企科长到网红飞手】于是 , 在那一年 , 我开始在节假日带着相机去各地背包旅行 , 随手拍拍风景 。 有时看到那些摄影师拿着相机等待很久 , 只为拍下某个角度 , 我还特别不理解 。
文章图片
● 宁夏沙坡头 。 图源讲述者
直到2014年我接触了延迟摄影 , 那种将时间和光影高度浓缩的方式给了我强烈的震撼 , 我终于爱上了摄影 。 从第二次行走中国开始 , 我就不再是为了旅行 , 而是带着拍摄的目的 。
这样的行程费时费力 , 也意味着我没办法叫朋友或者家人一起 。 节假日甚至除夕我都不归家 , 一开始他们也不是很理解我在做什么 , 也不知道我到底拍得怎么样 。
危险的情况也时不时会遇见 , 有时是在孤岛拍海景 , 由于太投入我完全忘了时间 。 一直等到天黑涨潮了 , 我才回过神 , 来时的路都已经被水覆盖 。 我只好脱了鞋 , 小心翼翼地在黑暗里穿过海边 , 很怕一不留神就被水冲倒 。
文章图片
● 河南三门峡地坑院 。 图源讲述者
有时是在偏僻的村庄 , 走在路上拍摄 , 一不留神踩空摔下去 , 脑袋撞在了田埂上 , 呼吸一下变得急促 , 话也说不出来 。 好在后面没有什么大碍 。
之所以能坚持 , 一方面是真的喜欢那些山水 , 另外我觉得 , 这个独特的视角没有人完整做出来 , 我想要完成这件事 。
路上遇到的一些人也给我很多温暖和启发 。 我总会想起自己在藏区拍摄时 , 忽然下雨了 , 有个小孩主动帮我打起伞 , 他自己的身子却有一半在外面 。 拍摄完之后 , 我看到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一瓶饮料喝 , 我本能地拍下了这个瞬间 , 很真实 , 更让人痛心 。
后来我开始做公益 , 到很多偏僻的小村庄去看望留守儿童 。 怕他们面对镜头会恐惧 , 我很少会拿相机拍他们 。 但我总会留下一格无人机的电量 , 教村民操作 , 让他们也从另一个角度 , 看看自己熟悉的土地 。
文章图片
● 甘肃白银的梯田 。 图源讲述者
更有公共价值的拍摄
因为很难兼顾本职工作和摄影 , 我在2018年辞去了国企工作 。 当时还是会有不舍 , 毕竟那是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 。
摄影应该更有公共价值 , 这个想法在拍摄过程中渐渐在我心里确立 。 三次行走中国 , 除了令人心动的美景 , 我还看到不少贫穷或者被污染的地方 。 尤其是在用无人机拍摄的时候 , 视野更高更远 , 才会发现表面风光美好的背后 , 可能是一片疮痍 。 这些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
有些地方因为自然环境 , 限制了经济发展 , 但贫困现象长期存在 , 反过来又导致当地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 。 我去过北方一个县城 , 那里被山环绕 , 有大量违法开采的矿 , 却又作为防风工程的防护带 , 每年接受不少国家退耕还林的款项 。
因此 , “鸟瞰神州”拍摄结束之后 , 我开始计划第四次行走中国 , 拍摄“神州之殇”系列 。 我做了很多的功课 , 比如蓝藻造成的水污染该去云南的哪个地方 , 还有关于毁林开矿、垃圾围城等问题 。 我都将会长期去拍摄那些地方的变化 。
我还去过北方一个垃圾填埋场 , 那里曾经是有植被的 , 后来渐渐变成垃圾堆 , 又变成小山 , 最后就是大片大片连绵的垃圾场 。 这样的情况在各地普遍存在 , 我去拍了很多次 , 每一次都是胆战心惊 。
文章图片
● 垃圾填埋场 。 图源讲述者
这些现场 , 如果有保安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的话 , 我只能找一个很远的地方 , 飞机也要飞得很高 。 可为了表达我想要的视觉效果 , 我是喜欢低空拍摄的 , 这时就得做出取舍 。 以至于很多照片事后去看 , 常常觉得不太满意 。
危险的情况也会遇到 , 比如去内蒙古的一个矿场前 , 我先托人找了一个在那里工作的人 , 跟着他进去 。 结果刚到里面 , 就出来十几个黑衣人 , 把我们围住 。 好在 , 那个朋友去和他们交涉处理 , 放我走了 , 没有发生肢体冲撞 。
文章图片
● 城市蓝藻 。 图源讲述者
拍了这么久 , 还是有一些改变在慢慢发生 。 那个垃圾填埋厂渐渐“消失”了 , 去年去的时候已经没有垃圾 , 只剩黄土 。 不出意外的话 , 今年一定会长出绿地 。 那个北方县城总算是停止了开采 , 也有了一些植被 。 虽然也不能说就是拍摄带来的结果 , 但我觉得应该是有一些作用吧 。
“鸟瞰神州”系列的展出邀约不断 , 但是有意愿展出环保系列的城市却寥寥无几 。 还是挺遗憾的 , 我更希望多让大家看看后者 , 也是希望我们的生态越来越好 。
文章图片
● 夜晚 , 村民在偷偷焚烧秸秆 。 图源讲述者
后来 , 我又出发去拍摄720°全景中国 , VR 的流行和普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 , 全景摄影可以让人彷佛置身现场 。 算起来 , 我也是五次“走遍中国”了 。
疫情来临之后 , 我的工作反而比之前更顺畅了 。 少了很多活动邀约 , 我有时间去把之前拍的照片好好整理一下 。 同时 , 我也在记录老家附近一个村子的异地搬迁工程 , 航拍各地的长城 。 前两天 , 我看通信大数据的行程卡 , 惊讶地发现自己两周内走过了24个城市 。
从体制内出来 , 我也清楚 , 加入一些协会后 , 会有需要顾虑的地方 。 我有自己的一些原则 , 比如不混圈 , 不拜师 , 不入会等 。 现在 , 我就可以更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拍摄 。
编者按:科技延伸艺术的触角 , 艺术呈现科技的未知 。 由搜狐主办、搜狐无人机承办的“瞰世界·第七届(2021)中国无人机影像大赛”正在进行中(大赛官网:wrj.sohu.com) 。 本届大赛以“科技时代的艺术境地”为主题 , 众多创作者通过无人机镜头 , 探索呈现技术与艺术融合之美 。 极昼工作室推出系列文章 , 走进操控镜头的飞手们的内心世界 。 这是系列文章的第四篇 。
_原题《从国企科长到网红飞手》
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趋势|[转]从“智能湖仓”升级看数据平台架构未来方向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IT|川崎测试货运无人机机器人K-Racer X1
- 成功|从1到100 托举大国重器的“功勋塔架”
- 大叔|从治愈到共振,网易云音乐的刷屏套路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