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半月谈丨看数吃饭新农业

看数吃饭新农业
半月谈采访人员 邓倩倩/张逸之
千百年来 , 农业生产看天吃饭 。 如今 , 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不断深入 , 数字农场方兴未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成为新农资;农产品生产、管理和销售正向看数吃饭迈进 。
数字“耳目”掌控生长
在福建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 , 从测土测湿到控肥防虫 , 都无需人工亲力亲为 。 这是因为茶园内安装了5G全景摄像头、5G物联网探针采集器等设备 。 通过这些“耳目” , 茶农杨文春可以在手机上的物联网监控平台 , 实时监测茶园生长环境数据 。
“过去需要时不时巡山查看病虫害 , 现在通过‘5G+物联网’实时监控 , 省时省力许多 。 ”杨文春说 。 茶园还利用AI技术对病虫害等茶叶生长环境进行分析 , 为各环节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 形成全流程溯源数据链条 。
这类数字“耳目”不仅在种植农业中实现了高效精准管理 , 也在养殖业中为生物安全防控保驾护航 。 在福建福清的星源农牧生猪养殖场 , 安装在猪舍棚顶的智能摄像头沿着轨道来回移动 , 盘点生猪的数量 , 估算每只猪体重 , 自动投喂机计算每头猪的精准需求 。 传感器和摄像头还能检测到棚屋内氮和二氧化碳水平 , 一旦达到阈值 , 通风系统就会自动开启 。
“从传统养猪到智慧养猪 , 不仅解放了劳动力 , 也大大降低猪的得病率 , 猪的存活率提高到91%左右 。 ”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吴飞龙说 。
“直通车”服务实现指尖配送
在农机、肥料、农膜等实物农资领域 , 数字技术搭建的农业服务平台 , 正推动广袤大地上的农业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
甘肃省临洮县孙家村村民孙春胜打开手机 , 通过钉钉数字临洮2.0—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购买所需农资 。 “从这里购买化肥不但有补贴、便宜 , 还送货上门 , 而且能保证质量 。 今年我种的两亩多蔬菜 , 每亩地化肥能省80多块钱 , 省钱的同时也不用担心化肥的质量 。 ”孙春胜说 。
【农业|半月谈丨看数吃饭新农业】孙家村是较早尝鲜“数字农业”的村庄 。 孙家村副支书孙军华说:“全村家家都用钉钉采购 。 村民通过钉钉群 , 把所需要订单统计后给惠民农资下订单 , 实现了统一配送、统一领取 。 ”
大城市写字楼白领们使用的办公软件 , 在农民手中 , 成为采购实惠农资的利器 。 截至目前 , 临洮县已有18.2万名群众像孙春胜一样 , 手机安装上钉钉 , 享受到线上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 。
目前 , 依托数字化服务平台 , 临洮县为3万余户群众线上下单、直供配送农资3.2万吨 , 为农户节约购买成本800多万元 。 农资企业也节约了营销成本 , 走出“卖肥料”的限定 , 腾出手来延伸服务 。
用数字武装农民
农业数据资源丰富 , 农民对数字技术的需求迫切 , 农村发展数字经济潜力巨大 。 不过 , 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 , 农业不仅数字化水平处于相对较低位置 , 数字化速度也相对较慢 , 数字化提升空间巨大 。

农业|半月谈丨看数吃饭新农业
文章图片

茶园中用来监测病虫害的摄像头 林超 摄
从2017年开始 , 福建省组织实施农业生产智能化提升工程 , 每年建设一批现代农业智慧园 。 目前 , 已建设国家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5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700个 , 辐射带动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多家开展农业信息化改造提升 , 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深度融合 。
通过数字武装农民的大脑是目前发展智慧农业的根本要务 。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奇峰介绍 , 目前我国通过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 每个村建立益农信息社 , 专人为农民提供各类公益信息 。 此外 , 全国性的科教云平台汇集全国50万农技人员以及近5万农业专家 , 帮助农户和专家对接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