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18时48分 , 神州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 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在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之后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接受了新华社的采访 。
杨利伟表示 , 他在发射场看着战友们出征 , 他为航天员们顺利进入太空、特别是顺利进入核心舱感到高兴 , 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绩高兴 。
身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 此次任务的成功令杨利伟感慨万分 。 他还开玩笑说 , 这个“家”实在太大了 , 很羡慕他的战友们能入驻其中:“刚才我还跟很多同行开玩笑 , 太羡慕他们了 , 一进去之后这个家太大了 。 ”
杨利伟说 , 这也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 从2003年他的飞行任务到现在已有18年时间 , 中国航天已经从第一步、第二步迈进到了第三步 , “我们空间站的建造不是拉开序幕 , 是已经进入建造的阶段 , 现在是在验证阶段 。 ”
杨利伟还提到 , 他也关注了网友对于空间站设施“三室一厅”的调侃 , 而在将来两个实验舱发射上去之后 , 空间站的规模还将更大 。
文章图片
杨利伟接受新华社采访 , 视频截图
关于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之后的下一步安排 , 杨利伟表示 , 航天员们接下来将会进行大量的工作 , 科学实验可能也会一一展现给大家 , 这其中不但有实验 , 而且还会有出舱 。
“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整个航天发展 , 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不单单是高兴 , 也是一种激励 , 激励我们所有的航天人 , 特别是航天员 , 为下一步咱们的空间站建造去努力地工作 , 用更好的成绩去回报全国人民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 。 ”他这样总结道 。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大”确实是中国空间站的一大特点 。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介绍 , 中国空间站的整站活动空间达到了110立方米 , 而与之相比 , 2011年我国成功发射的“天宫一号”提供给航天员的舱内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 , 可谓是从“筒子楼”搬进了“大平层” 。
中国空间站还充分考虑了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 。 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 中国空间站还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 。 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 , 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 。 在设计上最大程度考虑到私密性和便利性 , 极大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 。
此外 , 设计师们还让中国空间站有了“移动WiFi , 创造了一个智能家居生活空间 。 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 , 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不同的舱内灯光 , 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 , 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 。
文章图片
天和核心舱舱内景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图
在中国空间站运行中 , 航天员们都带着骨传导耳机 , 舱内的WiFi可以方便他们在站上各个舱段相互通话 , 而且他们在任何位置上也都可以与地面通话 。 航天员们还有一条私密语音通道 , 航天员可以在这里和家人打电话“说悄悄话” , 分享自己在太空生活的心情 。
航天员在太空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进行舱内组装和维修 , 很多组装和维护维修工作需要航天员在太空中独立完成 。 为了让工作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 , 设计师们还从标志、颜色、外形等方面对要维修组装的设备、线缆和插头采取了一些措施 , 确保航天员在太空操作时“不看错、不误操作” 。
3位航天员将驻留三个月
据新华社报道 , 3位航天员在进驻核心舱之后 , 将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 , 驻留约3个月后 , 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
在轨期间 , 航天员将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 , 计划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
文章图片
3位航天员在核心舱内向全国人民敬礼 , 央视新闻直播视频截图
这四项主要任务 , 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 , 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 , 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是要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 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 , 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生活|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顺利进驻空间站,杨利伟:这个“家”太大,太羡慕他们了】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 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 , 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 , 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 。 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 , 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末端|菜鸟发布2022物流科技十大趋势报告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技术|无锡东亭:智慧创造生活 科技点亮未来
- Top10|2021最受年轻人关注的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