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学有所成 , 就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 有两位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 他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科学创新精神和踏实肯干的拼搏劲 , 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奋斗青春 。
早晨八时 , 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力系统指挥员宋扬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 作为火箭发射任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 动力系统的操作相当复杂和严谨 , 必须达到“零失误” 。
所以 , 即使没有发射任务 , 宋扬还是经常利用假期带领队员们进行模拟训练 , 以保持高昂的工作状态 。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文章图片

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力系统指挥员 宋扬:咱们今天主要是进行保险阀打开关闭测试训练 , 这跟咱们正常测试流程是一样的 。
2010年 , 四川小伙宋扬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 , 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 。 一年后 , 他又主动请缨来到祖国南端 , 在一片荒地椰林中投身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开拓 。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文章图片

几年的艰苦建设和努力学习 , 宋扬逐渐成长为动力系统的业务骨干 。 2016年11月3日 , 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 。
晚上18时 , 进入发射程序的火箭一级发动机突发预冷故障 。 19时许 , 作为一级动力系统指挥员的宋扬接到命令 , 准备返回塔架进行手动调压 , 这种方法在航天史上从未有过 , 一旦液氢泄露 , 将引发巨大爆炸 , 后果极为严重 。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文章图片

而19时30分之前完成不了任务 , 发射将彻底终止 。 宋扬立即集结三名操作手 , 准备进行最后的努力 。
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力系统指挥员 宋扬:准备发车之前 , 我说司机先别开车 。 我问了四个小伙伴一句话 , 我说 , “同志们我们上去可能会死 , 咱们去不去 。 如果不上 , 可以下车 , 我可以换人” , 但是四个人没有犹豫 , 真的没有犹豫 , 我们四个人握了手 , 出发了 。
19时28分 , 在距离终止任务仅剩2分钟时 , 宋扬和同事们成功排除故障 , 完成撤离 , 在一片欢呼声中 , “长征五号”遥一运载火箭徐徐升空 , 发射成功 。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文章图片

十年间 , 伴随着“长征五号”“嫦娥五号”到“天河二号”等一系列任务的成功发射 , 宋扬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 , 蜕变为一名优秀的动力系统指挥员 。
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力系统指挥员 宋扬: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和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了一起 , 我觉得这十年我的青春 , 我在祖国需要我的地方 , 我感到这十年没有虚度 。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文章图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邓怡:近几年 , 北航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国防系统就业率 , 硕士生三分之一、博士生二分之一进入国防系统就业 。
这段时间 , 位于贵阳的中国航天科工十院第十总体设计部正忙着一项航天工程的体系设计 , 研究员李兴国是这个项目的牵头人 。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文章图片

2016年 , 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后 , 他放弃了留京的机会 , 毅然来到航天科工十院 。
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后 , 李兴国就直接进入到了设计部专业难度高的第十研究室 , 从事体系总体设计研究 。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文章图片

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十部十室设计师 李兴国:体系领域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 在国外能够参考借鉴的公开资料不多 , 国内单位研究的也较少 ,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当时我们团队也仅有8个人 , 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
如今 , 作为第十研究室体系及武器系统专业组组长 , 李兴国已经成为体系总体设计研究领域的行家里手 , 不仅逐步把专业体系建设得初具规模 , 还使得我国一些体系总体设计方法和设计能力走在了世界前列 。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文章图片

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十部副主任 杨荣强:这些高校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我们这个行业 , 逐渐地成为一些重点任务和重点型号攻关的骨干人才 , 为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和科技的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同时在这个舞台上发光发热 , 成长成才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作者 高孟阳
编辑:曾佳佳
【毕业|可能会死还去不去?青年航天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流程编辑 吴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