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我国专家发现耕地利用强度评价指标的复杂性特征

近日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利用遥感、统计与空间模型 , 针对复种频率、生育期等耕地利用强度核心指标开展了多维度关联分析 , 揭示了耕地利用强度评价体系的复杂性特征 。
耕地集约利用 , 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 , 关键在于落实“两藏”战略(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而种子和耕地就是“两藏”战略的两个要害 。 如果说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 , 耕地就是粮食安全的基石 。 余强毅副研究员指出 ,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 , 在坚守18亿亩红线的同时 , 更要不断优化耕地利用的方式 , 通过合理的集约化利用 , 让有限的耕地资源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 。

特征|我国专家发现耕地利用强度评价指标的复杂性特征
文章图片

耕地复种频率和生育期长度实证对比分析结果 。 中国农科院供图
复种是耕地集约化利用的主要方式 。 “复种好比盖房子 , 如果一年一熟可以理解成盖一层平房 , 那么一年两熟就好比盖了两层楼房 。 复种越高的耕地 , 一般认为其集约化利用程度也越高”余强毅副研究员比喻道 。 “然而 , 一层平房的高度可能比两层楼房的总高度还要高 。 ”复种也是这样 , 由于作物类型、品种的不同 , 一块耕地种收一季作物所需要的时间(即:耕地生育期天数)可能比另一块耕地种收两季作物所需要的时间还要长 。 耕地生育期天数也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的主要指标 , 但少有研究关注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上述情况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 , 耕地集约化利用该如何理解?
集约与否 , 卫星“来看”
研究团队聚焦鄱阳湖主要产粮区江西省进贤县 , 融合高时间分辨率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卫星与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分卫星遥感影像 , 准确获取研究区2015年度地块尺度耕地复种频率与耕地生育期天数信息 , 并针对二者开展多维度关联分析 。
研究结果表明 , 研究区一年三熟耕地地块的生育期集中在300天左右 , 两个指标反应的耕地利用强度均很高;但一年一熟和一年二熟耕地地块对应的生育期天数在170—210天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 , 其中约三分之一耕地地块在关联对比复种频率与生育期天数时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耕地利用强度特征 。
这说明在此区域中 , 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复种频率与生育期天数存在消长对应的关系 , 使判断其耕地利用强度更加复杂 , 需要更多的生产实践 。
本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农业系统(Agricultural Systems)》上 。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学计划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
未来的研究方向
该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 , 系统验证了不同指标衡量耕地利用强度可能存在不一致性这一科学假说 , 揭示了耕地利用强度评价体系的复杂性特征 。
面向“藏粮于地”战略 , 未来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耕地集约化利用路径的权衡协同关系 , 服务制定面向特定发展目标的耕地集约化利用政策措施 。
新京报采访人员周怀宗实习生 刘文婧
【特征|我国专家发现耕地利用强度评价指标的复杂性特征】编辑 唐峥校对陈荻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