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任务|中国航天的重点、热点和亮点
中国航天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近日 , 中国国家航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 公布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规划 。 根据规划 , 中国航天将加快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 重点提升航天科技创新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 积极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
火星取样返回、建成载人空间站、扩大合作交流……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大胆创新的“中国速度” , 将继续令世界惊艳赞叹 。
行星探测以火星为重点
“天问”发射、“祝融”登火;“嫦五”落月、月球“挖土”;“神十二”蓄势、“天和”将启……一段时间以来 , 中国航天喜讯迭报 , 令国人振奋鼓舞 。
“重点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国家卫星互联网等重大工程 。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说 , 目前航天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在制定中 。 未来一个时期 , 中国将继续实施重大科技工程 , 提升航天综合实力 。
6月11日 ,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照片迅速刷屏 。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开神秘面纱 , 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许洪亮透露 , 在2030年前 ,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仍将以火星探测为重点和主线 。 其中 , 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 , 实现近地小行星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 , 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还将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说 , 中国下一步的行星探测有重点、有热点、有亮点 。
“重点”在火星——
“火星是中国后续探测的重点 , 也是国际深空探测的重点 。 火星是我们的近邻 , 科学上的意义仍然巨大 。 ”张荣桥说 。
“虽然国外在火星探测上已经取得很多成就 , 但实际上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火星古环境是否适宜生命生存?古海洋是不是真的存在?火星中低纬度地下是否还有水/冰?火星的大气是怎么逃逸的?这些问题都还在困扰着我们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刘建军表示 。
“热点”在小行星——
【火星探测任务|中国航天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小行星虽然小 , 但探测任务难度很大 , 可以带动中国的航天技术向精细化发展 。 ”张荣桥说 ,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害、小行星上的资源等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
张荣桥透露 , 中国在推进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时 , 便针对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开展了先期研制 。 同时 , 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也是为将来火星取样返回技术做探索 。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安排协调递进发展 , 形成了完整的整体 。
“亮点”在木星系——
“到目前为止 , 我们对木星系的认知非常之肤浅 , 进行的探测也非常之有限 。 木星系孕育着大量科学新发现的机会 。 ”张荣桥说 , 除了科学意义之外 , 木星系探测还能带动更远距离的测控、更长寿命的探测器技术和新能源的利用 , 有助于航天技术的深远发展 。
除了行星探测之外 , 在月球探测方面 , 中国在“十四五”时期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 , 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八号 。 在载人航天方面 , 中国将在2022年底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站 , 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科学试验、空间站平台维修维护等工作 。
与各国开展航天交流合作
中国的行星探测和空间站建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 也为世界各国的科学探索带来了机遇和希望 。
“中国将继续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 , 积极与各国开展航天领域的交流合作 。 ”许洪亮说 , 中国将扩大航天合作交流 , 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
据介绍 , 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 , 国家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以及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家的航天机构 , 通过载荷搭载、测控支持、科学研究等方式开展广泛合作 。
此外 , 在嫦娥六号、小行星探测任务中 , 中国也向国际合作伙伴提供了载荷搭载的机会 , 还向国际社会公布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合作的管理办法;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发布联合声明 , 共同邀请国际合作伙伴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 , 并将于近期公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合作伙伴指南 , 指导国际合作伙伴选择可加入的领域和项目 。
许洪亮说 , 国家航天局将陆续公布后续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如嫦娥七号、八号等月球探测任务以及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行星探测任务的国际合作计划 ,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 与国际同行一起密切协作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
在工程合作方面 , 中国将按计划推进中意电磁02星、中法天文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后续星等卫星工程联合研制 , 促进卫星数据共享与应用;在服务全球方面 ,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建设 , 提供高质量的空间信息服务 , 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等共同挑战;在促进交流方面 , 充分发挥多双边机制作用 , 支持海南国际航天城交流平台建设 , 鼓励科研机构、航天企业、高等院校等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展览展示、人才培养等不同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 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 我们将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 , 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 , 力争取得更多新发现、新成果 , 实现科学产出最大化 , 让航天探索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力量 。 ”许洪亮说 。
增强卫星应用服务能力
“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 , 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配套地面设施 , 提升卫星对地观测、通讯广播和导航定位的服务能力 。 ”许洪亮表示 , “十四五”时期 , 中国将不断增强卫星应用服务能力 ,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
近年来 , 北斗导航卫星、风云气象卫星等卫星资源应用走进千家万户;高分专项工程在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 , 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 , 较2019年增长约16.9% 。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开通服务以及“新基建”发展战略实施 , 进一步刺激和拉动了各行业对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的需求和投入 ,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获得了重大发展机遇 。
许洪亮说 , 在服务治理能力提升方面 , 将围绕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建设需求 , 加强卫星数据产品与服务在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等行业领域深度应用;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 , 推动遥感、通信、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化 , 开发面向大众消费的新型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 , 丰富应用场景 , 提升大众生产生活品质 , 推动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人物|马斯克:打算在火星上实行直接民主制
- 数据|天问一号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首个成果面世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机器人:不止重复性任务 或能成人类朋友
- 恒星|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长三乙火箭|2021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 Windows|第三方软件让你实现Windows 11任务栏拖拽操作
- 马斯克|马斯克:SpaceX最快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最晚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