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太空旅游,安排一下?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 , 每一艘神舟飞船都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航天梦 。 当前 ,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紧锣密鼓有序展开 , 我国的神舟载人飞船也进入了批量化生产时代 。
打造“标准化飞船”
根据计划 , 我国将在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 建造期间 , 将陆续发射4艘载人飞船往返天地 , 执行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与建造任务;后续空间站建成后 , 每年将会有多艘飞船往返运送航天员进入空间站 , 进行长期有人照料运营 。 飞船任务环环相扣 , 对飞船产品的高质量生产、高效率交付提出了极高要求 。
采访人员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飞船项目办获悉 , 为顺利完成我国空间站的建造任务 , 八院积极探索飞船组批投产的高效率研制模式 , 通过产品定型、一次投产分批交付、严格质量控制等方式 , 力争实现空间站建造和运营阶段飞船产品组批研制“好、快、省”的目标 , 打造“标准化飞船” 。 目前 , 八院抓总研制的飞船型号产品涉及72台(套) 。
为实现“个人定制”单件产品交付向“组批生产”的小批量产品生产交付转型 , 八院149厂启用了一批青年骨干 , 组建起一支具有独立作战和协同共进能力的飞船总装团队 , 并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 。 根据飞船型号特点 , 在推进舱、太阳电池翼、对接机构等产品总装工作中 , 团队加强人员的侧重性发展 , 由高技能师傅担任导师 , 各岗位能手担任专业老师 , 实现“特级技师+技能人员”合力教学的传承模式 。 同时 , 将原先的“串联”的管理模式改为“并联”的协同模式 , 编织起“纵横交错”的全周期管理网 , 确保实现“一年生产多艘船”的产能 。
对接机构实现产品化
神舟飞船自执行任务以来 , 已顺利开展7次交会对接动作 , 其中包括5次载人对接 。 八院研制的对接机构凭借其可靠稳定的优越性能 , 已提前一步迈入了产品化进程 。 今后 , 计划每年投产5至6套对接机构 , 在满足飞行任务需求的同时 , 还能保证一定的存量 。
八院研制团队在天舟货运飞船在轨飞行验证成果的基础上 , 提出了载人飞船与货运飞船对接机构产品通用的方案 , 将部组件产品化、通用化 。 通过一批投产、多船使用的方式 , 不仅大大节省了研制成本 , 还完善了部组件组批投产的机制 , 有效提高了双线作战的效率 。
据八院805所对接机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姚建介绍 , 目前 , 对接机构从生产、总装到试验 , 已从原先的10个月缩短到6个月 。 组批生产还意味着有源源不断的产品进行交付 , 一旦有临时发射需求 , 还具备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总装测试并投入使用的能力 。
普通人也能去太空吗?
去年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接受采访时表示 , 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是为了空间站执行任务 。 “将科学家送入太空 , 让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来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 , 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方案 , 效率更高 , 效果更好 。 ”
众所周知 , 航天员对身体素质有着苛刻的要求 。 把科学家和普通人送入太空 , 也需要他们有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吗?对此 , 吴季表示 , 因为航天员要执行任务 , 需要操作、维修 , 处理紧急情况 , 就像驾驶员一样 。 而其他人就像乘客 , 他们是去做其他的任务或者去旅游观光 , 他们不需要承担特别的任务 。 空间站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指令长和航天员处理 , 所以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 当然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不能有高血压、心脏病等 , 因为到微重力环境 , 心脏要适应新环境 。
那么中国人的太空旅行还会远吗?今年 , 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的吴季出版了一本名为《太空旅游》的科普著作 。 他介绍说 , 美国的太空旅游已经开始 , 中国的太空旅游技术上问题不大 , 关键是成本 。 因为中国的航天计划要实现任务的大目标 , 目前的目标还不是太空旅游 , 不是降低成本 。 要实现太空旅游未来需要把成本降低到人们买得起的水平 。 然后逐渐形成一个生态 , 一个市场 。 目前中国的商业载人飞船还没有出来 , 还有一段距离 。
最极致的地球之美 , 是在月球上欣赏地球完全被太阳照亮的时刻 。 而在吴季出版《太空旅游》时 , 他曾表示 , 人类在太空移民之前 , 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太空旅游 。 只有大量太空旅游者不断来往于地球和太空旅游目的地之间 , 比如往返于近地轨道太空旅馆或月球旅店之后 , 太空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才有太空移民的技术基础和实际意义 。
【总装|太空旅游,安排一下?】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吴阳 综合新华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