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2020年 , 突如其来的疫情 , 让许多人都过上“宅家生活” , 同时也带旺了沉寂已久的VR行业 。 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 , 2021年VR头显设备可能实现46.2%的增长 , 出货量约731万台 , 保有量超2000万台 。
其中 , 2020年10月刚刚发布 , 售价折合人民币不到2000元的VR头戴设备Oculus Quest 2 , 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销量便已突破 100 万台 。 远超PS VR与Valve Index , 稳坐VR头戴设备销量榜头把交椅 。
或许是嗅到了行业商机 , 部分互联网巨头、大厂也开始宣布涉足VR行业 , 计划推出相应的硬件设备 。 有业界人士猜测 , 传闻苹果秘密“造”了好几年的VR眼镜 , 有可能于今年暑期发布 。
眼看互联网巨头、国内外大厂的动作连连 , VR行业似乎又将迎来腾飞的“第二春” 。 国内VR行业的创客是否也有了新的愿景和目标?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VR创企普遍“喜软不喜硬”
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 , “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VR头戴设备厂商市场份额”TOP5中 , Facebook占比38.7% , 索尼占比21.9% , 曾经占优的HTC仅为4.9% 。 在上榜的厂商当中 , 占比分别为9.2%以及8.9%的Pico和大鹏VR , 为国内创业公司 。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对于国内VR硬件创业公司而言 , 能够熬到今天显然并不容易 , 更何况能在全球市场拿下一定的位势 。
《证券日报》曾报道过 , 2014年 , 国内一共有200多家做VR头盔等硬件的创业公司 , 到2015年只剩下60多家 。 有70%的VR硬件创业者 , 都倒在了行业筚路蓝缕的过程中 。 正因为有大量“前车之鉴”如今仍在VR行业里挣扎的创业公司 , 大都“喜软不喜硬”——专注VR内容(服务)的开发 , 不再涉及硬件研发制造了 。
“哪些侥幸没倒下的硬件创企 , 大部分都转做内容 。 新加入的创客 , 也只做内容开发了 。 ”深圳一家VR内容开发团队的负责人孙正(化名)告诉懂懂笔记 , 他所在团队的前身 , 早在六年前曾涉足VR硬件 , 也是最终有幸存活并转型的“少数派” 。
据他回忆 , 六年前团队曾推出一款自行研发(由东莞某工厂代工)的VR头盔 , 通过专用数据线即可连接电脑、智能手机 , 能看3D电影 , 玩一些简单的VR游戏 , “尽管和如今的产品相比 , 技术有些简单 , 但那时候华强北满大街还都是几十元一个(需要将手机塞进盖子里才能看3D电影)VR盒子 , 我们很超前了 。 ”
由于硬件创业十分“烧钱” , 再加上六、七年前消费者对于VR产品的认可程度较低 , 很难掏 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一款VR硬件 。 因此 , 在孙正眼里 , 早期的VR硬件创业者完全是在“错误的时间里推出了对的产品” 。
烧完融资、资金链断裂 , 硬件创业终结 , 转型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 相比硬件创业 , VR内容创业相对简单得多 , 成本也更加低 。 他对此解释 , VR内容创业的刚需只有人才 , 前期无需在硬件研发以及生产上投入大量资金 。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现在的团队有十二位同事 , 每月薪资再加上办公租金费用 , 也才20多万元 , 只有做硬件时每月支出的五分之一 , 而且现在没有设备渠道、库存烦恼 , 实在是太轻松了 。 ”孙正坦言 , 正因为成本相对较低、风险小 , 所以才有越来越多涉足VR行业的创业者 , 选择在内容以及应用领域上发力 。
他指出 , 即便是早前自建生产线 , 生产一些毫无技术门槛的VR盒子的小厂作坊 , 其所投入的成本、面临的行业风险 , 仍要比从事VR内容开发的创业公司高出一大截 , “你现到华强北去看看 , 就会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VR盒子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 ”
如果说 , 六、七年前的VR硬件创业者是在“错误的时间推出对的产品” , 那么如今的硬件市场 , 已经有足够的游戏内容、应用支撑 , 认可VR娱乐价值的用户越来越多 , 且设备出货量激增 。 那么 , 创业者是否想过“由软转硬”抢占新一波的行业红利?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年年是“元年” , 创业者“真怕了”
全球疫情之下 , 消费者用户的“宅家生活”再次让沉寂已久的VR行业成为焦点 , 更有舆论预测 , VR行业或将迎新一轮的发展甚至腾飞 , 可谓极少数“因祸得福”的行业之一 。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但是在创业者的眼里 , VR行业几乎每年都有“利好” , 每年都站在了“风口”之上 , 不断成了舆论争相吹捧的对象 。 早在2016年 , 大量资本进入VR行业 , Facebook、英特尔、谷歌等众多巨头纷纷入场 。 曾经的“VR强者”HTC , 更是在其手机销量跌入谷底之后 , 全面转型VR行业 , 推出了一系列硬件设备 。
然而 , 号称是“VR元年”的2016年 , 无数“风口”上的大风始终没能将“猪”吹起来 。
那几年 , 大量VR头显、设备销量不佳;大批创业者倒在了“VR元年” 。 到了2017年 , 行业机构开始回顾、总结“VR元年”一地鸡毛的原因:内容不足以支撑VR硬件发展 。
同时 , 圈内又开始鼓吹2017年为“VR内容元年”了 。
“VR行业几乎年年是‘元年’、年年要‘腾飞’ , 所以业内才说是狼来了的故事 。 ”与孙正不同 , 于2017年成为VR行业创客的张恺(化名) , 从一开始便专注VR内容的开发 , 并且在2018年的“VR 2.0 时代”短暂转型硬件研发 , 结果也是亏得一塌糊涂 。
张恺告诉懂懂笔记 , 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前 , 消费者以及其它行业对于VR的了解都不够深刻 , 无论用户还是企业 , 都将VR当成是一种娱乐工具 , 而且是内容极为匮乏、技术也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化产品 。 甚至连同时站在风口上的AR与MR行业 , 也在鼓吹AR或MR才是真正未来的论调 。
彼时 , 除了娱乐属性之外 , VR鲜有在行业领域上的落地应用 。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2020—2024年中国VR市场企业IT支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IDC
“每年都说VR要火了 , 接着又去炒作AR/MR , 最后全是惨淡收场 , 如此往复谁敢轻易碰触硬件创业?”张恺告诉懂懂笔记 , 受疫情的影响 , 过去一年来宅家的消费者用户有了更多的时间了解VR , 加之游戏、娱乐等应用等内容的逐步丰富 , 才算是支撑起了硬件产品的销量 。
但是类似的需求 , 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 , 谁都难以知晓 。 况且在最近五、六年间 , 频频上演“狼来了”的VR行业 , 其真实的发展趋势也已令人心里没底儿 , 投资者、企业也已缺乏信心 , 不敢在VR头显、眼镜等硬件设备领域再有较大的投入 。
“不管有什么样的利好消息 , 硬件还是让巨头、大厂去做吧 , 我们创业者现在已经怕了 。 ”张恺感叹 , 如今即便VR设备销量真的持续猛涨 , “亏怕了”的创业者也不会轻易涉足、触碰硬件领域 。
除此之外 , 对于行业创业者而言 , 专注VR的内容开发似乎才更有“钱”景 , 而且只要站在大树之下必然会“好乘凉” 。
行业巨头“栽树” , 创业群体“乘凉”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IDC在《VR产业研究白皮书》中预测 , 由于更低的技术门槛与更精准的应用场景,商用VR市场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 到2024年 , 中国商用VR市场规模将达921.8亿 , 约为2020年的3.8倍 。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IDC
从行业角度上看 , VR应用在教育、零售、制造、个人消费及服务业(房产中介、文旅行业)、建筑(含家装行业)以及专业服务业 , 累积占比超过75% 。 的确 , 自疫情席卷全球之后 , VR商用进程明显 。
而最为受益的行业 , 莫过于房地产、汽车销售行业 。 大量的房地产机构、汽车4S店都推出VR在线看房、在线看车服务 。
这番景象在老牌创客周新(化名)的眼里 , 只要是相关VR商业化应用 , 都是非常具有“钱”景的 。
有别于VR在娱乐领域上的应用 , VR商用对于硬件设备的要求实际并不是很高 。 周新告诉懂懂笔记 ,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 , 能够呈现立体三维画面的应用才能称之为VR , 但是就目前而言 , 类似在线看房看车等固定视角的全景影像也可以视为VR商业应用 。
“如果用户有条件 , 甚至有个VR盒子 , 也可以选择有左右视角的VR看房、看车 , 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 可以切换单一视角 , 用720°全景的方式浏览画面全貌 。 ”正因如此 , 周新透露如今VR商用开发的创业门槛 , 其实并不高 。
另外 , 很多房地产、汽车销售机构在洽谈VR或全景内容的开发时 , 只讲求有、不讲究精 。 甚至只为了追赶行业的潮流 , 不至于遭同行赶超 , 纯粹是为了VR而VR ,
“如果过于依赖VR设备 , 那么类似的商用意义其实也并不大 。 ”

团队|VR叒火了,创业者为何却喊“狼又来了”
文章图片

周新认为 , 尽管技术上可以脱离“立体三维”的“伪VR”内容 , 但开发费用却并不低 , 以最近他们团队为惠州某新楼盘所开发的样板间“VR看房”为例 , 单一房间的全景视频收费便高达2000元 。
一整套样板间全景开发下来 , 整体开发费用高达12000~16000元 。 至于“VR全景看车” , 一台车里外、特写画面整套开发 , 价格也在6000~8000元之间 , 他认为行业内大量的“伪VR”商用的开发 , 确实为内容创业者创造了可观收益 。 但是随着巨头、大厂推出的VR设备普及 , 专注较高技术门槛的全景内容开发创业者 , 也会逐渐因此得益 。
周新透露 , 只要中高端VR头显、眼镜如手机般普及 , 他们开发团队只需增加机位、角度的切换 , 即可实现“真VR”看房看车 , “技术其实都有了 , 只看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 ”
显然 , 让频频上演的“狼来了”故事吓坏的VR创客们 , 都已经放弃投入大、风险高的硬件领域 , 转而专注VR商用内容的开发 。 如果说 , 财大气粗的行业巨头、大厂推出相关硬件设备 , 是前人“栽树”的话 , 那如今国内的VR创业者 , 则基本上都选择当那个“乘凉”的后人了 。
VR创业不易 , 且行且珍惜!
冷眼旁观 麻辣点评 深入分析
???? 真诚推荐你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