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经典大白兔奶糖、百雀羚面霜 , 再到最新的消毒机器人、新能源汽车 , 上海制造从传统金字招牌扩展至时尚消费和科技智造 。
5月30日下午 , “2021上海制造佳品汇”集中发布仪式举行 。 会上揭晓了“设计100+” , 并为“时尚100+”颁奖 , 还发布了首届上海品牌100+(时尚消费品)榜单 。
本届“上海制造佳品汇”聚焦时尚消费品 , 并首次遴选发布凸显上海产品引领性、迭代性、原创性的上海品牌100+ , 通过设计赋能、时尚策源、品牌引领三大动能 , 驱动“上海制造”卖全国、卖全球 。
【设计|从金字招牌到科技新品 上海品牌100+聚焦哪些领域】上海设计
创意和设计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 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 已经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 , 产业结构调整和更新迭代等遇到发展瓶颈问题 , 制造业短板领域的设计能力亟待加强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亟须进一步拓展创意设计的产业赋能作用 。
2010年2月 , 上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 。
据上海市经信委介绍 , 2020~2021“上海设计100+”共征集2020年度设计产品、设计事件和设计案例1541件 , 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设计企业申报 。 共有920个设计师和设计团队 , 30+个产业领域覆盖 , 100位评审专家 , 公众网络投票超245万 , 1535万网络点击量 。 287项成果入围,已实现销售259.1亿元 , 预计总销售3701.8亿元 。
“上海设计100+”项目包括航空航天、交通工具、智能机器人、海工装备、智能家电等领域 , 能更好把握创意设计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 , 以设计为引领 , 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鼓励企业开展设计创新 , 提高上海优秀创新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 做大做强创意设计产业 , 更大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
例如 , 上海联影医疗推送的“世界首款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uMR Omega” , 通过75cm业界最大孔径 , 相较传统设备扩大25%空间 。 “我们希望通过设计让这些医疗设备变成具有情感化、人格化的互动者和对话者 , 用设计传递关爱、信任和尊重 , 这是我们做情感化设计的核心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姚春江表示 。
“我们希望上海设计100+可以持续办下去 , 在未来达到四大国际工业设计奖的地位 。 上海是国际设计之都 , 工业设计在全国领先 。 我们非常期望有这样权威的、官方的、严肃的设计平台来展现工业设计的最高荣誉 。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表示 。
上海制造
采访人员在位于上海上生新所的“上海制造会客厅”看到 , 该展示厅以“上海一天”为主线 , 集聚展示了一批上海设计、上海制造的时尚消费新品 。
从林清轩、百雀羚、佰草集等多款国货美妆护肤产品 , 再到大白兔冰淇淋、光明牛奶、来伊份零食、闵龙新疆特产;还有擎朗消毒机器人、拓牛智能垃圾桶、复志3D打印机等智能产品服务 。
当天宣布的首届上海品牌100+(时尚消费品)榜单 , 聚焦时尚消费品领域 , 涵盖服装服饰、珠宝钟表、健康食品、美妆护肤、时尚家居、智能家电、文教休闲、绿色出行等领域 , 兼顾国民经典品牌、行业优势品牌和新锐网红品牌 。
电商主播李佳琦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他对中国制造 , 尤其是上海品牌很有信心 , “他们一直保持着专业务实的态度 , 长线发展 , 提供给消费者及他们生活所需的好产品” 。
李佳琦说 , 在他看来 , “上海品牌力”就是在于不断推陈出新的“焕新”能力 。 上海是一个时尚之都 , 大家之所以称它为“魔都” , 就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 同时又是海纳百川和创新精神的聚集地 。
好的中国品牌也应该有好的溢价能力 , 国货并不等于只能平价 , 国货也可以像国际品牌一样卖出高价格 。 李佳琦也希望帮助更多的上海品牌 , 在整个行业里突出重围 。
推荐阅读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平板|消息称 vivo 平板明年上半年推出:骁龙 870,四边等宽全面屏设计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设计|宇瞻发布 NOX 系列 DDR5 电竞内存,速度最高 7200MHz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圆角|诺基亚3310圆角设计,造型依旧经典
- 设计|腾讯宣布企业级设计体系 TDesign 对外开源
- 硬件|纽约设计师展示“风力涡轮机墙”将发电变成一种美学特征
- 趋势|[转]从“智能湖仓”升级看数据平台架构未来方向